-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球盖菇引种及其露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球盖菇引种及其露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大球盖菇的引种及试验示范情况,并从种植季节、栽培场所环境处理、作床铺料播种等方面总结出一套露天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大球盖菇;露天高产栽培;引种
中图分类号:S6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53-01
大球盖菇,又名皱球盖菇,俗称粗腿蘑、益肾菇,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2007年蕉岭县从福建三明市引大球盖菇进行了试种。
1、引种情况
1.1 引种背景过程 大球盖菇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好的特点,作为新产品市场需求量大,货架期长,且可以在蔬菜淡季时上市,赢得更大的市场。大球盖菇栽培可直接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在蕉岭县广大农村存在着丰富的各种秸秆培养料(稻秆、玉米秆、豆秆等),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为此,结合蕉岭县当地实际,选择利用林地树荫及露天场地进行引种试验示范栽培。依照大球盖菇的生长习惯,从2007年春起,通过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大球盖菇在各地推广种植的可能性和种植难度,对比粤东北山区的气候条件,分析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存在困难,特别是邻近的福建省试种较为成功后,认为蕉岭县秋、冬、春气候可做适应性栽培种植。同年成立了大球盖菇引种、试验、推广技术小组,并于2007年8月从福建省三明市引进大球盖菇母种到蕉岭来试验,指定在蕉岭县广福镇豪岭村村民钟灵德、钟钦添2户农户家中进行种植。经过2年摸索试验,2009年秋,试验小组再次加大投入,改善繁种和种植条件后,试验种植成功,种植的大球盖菇出菇多,品质好,单产达52500kg/hm2,并与梅州市喜多多超市建立“超市+基地”模式,签订长期供销合同,成为大球盖菇专供基地。
1.2 试验示范情况 自2009年繁种、试验种植成功后,于2010年8月在蕉岭县广福镇豪岭村扩大种植规模,进行露天试验示范栽培:①在2009年种植0.667hm2,单产达52500kg/hm2;②在2010年种植1.667hm2,辐射带动种植1.333hm2,单产达63000kg/hm2;③2011年扩大种植大球盖菇达2hm2,带动农户种???10hm2,平均单产达75000kg/hm2。近5年来,试验示范表明,大球盖菇具有非常广阔的种植发展前景。
2、露天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植季节的选择 依照蕉岭当地的气候特点,约在11月上旬当地自然温度稳定在25%以下时开始投料播种,次年春季出菇。
2.2 栽培场所环境处理 清理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平整土地,种植前用旋耕机将地翻1次,土层呈颗粒状最好。翻耕前要对地面、棚顶、后墙及周边环境进行1次灭菌杀虫处理,减少病虫危害,用克霉灵等杀菌剂和辛硫磷杀虫药进行喷施地面处理。
2.3 作床、铺料、播种 南北走向作畦床,床宽1.3m。首先,向地面挖土深3~4cm取土,将土放在畦床间隔的作业道上,以供覆土用。床面修整呈中间略高的龟背型,防止床底积水。床面用石灰粉和辛硫磷喷撒,撒石灰至床面见白即可。选择使用稻秆和稻谷壳1:5混合和适量营养土拌均作培养料,当培养料调水达到75%,料温度降至25℃以下时开始铺料。首先将料铺厚度8cm左右、宽1.2m,然后将1.2m的料床分成2垄,2垄间距12cm左右,双垄南北两头用料封围,增加投料量、增加出菇量,且垄沟两侧封堵后便于灌水。整理料层要平整,厚度均匀,宽窄一致。需菌种为12000~15000袋/hm2),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块状,采用双垄双层规格种植,2垄间距12cm左右,每垄按株行距10cm点播,完成第一层播种后,在每个单垄上再铺厚度8~10cm的培养料,整理呈拱形垄状,然后将菌种按入表层料内2cm深处,用手或耙子将穴内菌块用料盖严。料垄覆土层用O.1%多菌灵溶液和2000倍液辛硫磷喷施1次,防止土层杂菌、害虫的危害。然后从料垄两侧面扎2排3cm粗的孔洞至料垄中心和下部床底,呈品字型,孔洞间隔15~20cm,使料垄中心有充足的氧气,并防止料垄中心升温伤菌。最后在料垄上覆盖一层稻秆,利于避光、保湿,稻秆要覆盖到位,以见不到覆土为准,料垄边缘要封盖严密,防止阳光直射土层向料内传导热量。
2.4 育菌管理 早冬投料播种期间,由于自然气温低,料垄中部不易升温,育菌安全率高。菌种播入料层后,第3天菌丝开始萌发,10d左右菌丝呈束状向培养基质中伸延定殖生长,菌丝在向基质中生长时会产生呼吸热量,并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该期间要认真检查料垄中心温度变化情况。每天勤观查,运用扎孔洞透氧排热处理、铁叉子插入料垄底部向上掘起,使料垄表层裂缝、通过喷灌水保持覆土层湿润等综合措施调控空气、湿度、温度、光照这4大要素管理,不能顾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