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研究
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研究
摘 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的关键环节。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更低,本文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快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问题;建议;贫困地区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4-0019-03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生产力水平上也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80 %左右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近几年有了很大提升,约为52 %,但仍低于发达国家约30个百分点[1]。而要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除应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更加严重。以甘肃省为例,农业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约占48 %[2]左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约为20 %~30 %,真正成效显著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技术不到5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但低于全国水平,更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农技推广机构,电视、广播等媒体、农民专业科技协会、科技特派员及农业高新科技园区为主要路径,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不足
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科研管理集权化特点,使管理层次混乱、职责不清[4]。很多情况下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工作时经常会受到高一层次的行政干预和指导,并且农业科研机构布局的趋同性和重叠度都比较高,如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农业行政部门都有自己所属的农业科研机构,从中央到省、地、市层层设立院、所,不但浪费严重,并且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推广等之方面也无明确的区分层次,“大而全、小而全”农业科研机构分布格局??使整体农业科研体系形成板块结构,既缺乏分工协作机制,又难以使科研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布局,最终导致科研项目和经费的认为垄断现象严重,科研要素无法合理流动,科研院所在科研工作上偏重的是上项目、报成果,科研人员潜意识地看重开鉴定会、写论文,讲究的是成果评定的档次和学术价值,很少关心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益;与此同时,很多科研院所中技术职务与工资收入、分房等福利待遇联系在一起,而技术职务晋升的标准也以论著、鉴定成果、获奖的多少为主,很多科研活动主要在国家经费支持下的学术因子中进行,淡化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农业科研机构的隶属关系,使农业科研与推广、生产相互脱节,科研决策和科研实践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1.2 兼业化水平是影响农户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民就业的兼业化行为已成普遍现象,一般说来,来自农业外兼业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家庭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家庭经济实力强的农户有能力尝试新技术但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低,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意愿不强;而经济实力差的农户由于担心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会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兼业化因素与农业科技需求总体上是负相关。
1.3 家庭经营的碎化状态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尽管采用新技术对于农业增产来讲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于农民来讲,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不具有完全的正效应。小规模农户经济相对加大了农户高新技术投入的相对成本,使农业科技推广的增收效果不明显,从而降低了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据课题组2008~2009年在甘肃贫困地区的前期调研结论显示,所调查的500农户中,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2 hm2,而每户农户一般种植4~5种作物,多的可达7~8种。家庭经营的规模过小和土地的细碎化限制了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即使技术效果良好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小规模经营的前提下也难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1.4 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配置不足
由于贫困地区工作环境及待遇都不好,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学历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不仅如此,农业科技推广大多是无偿为受益者服务的,仅有的推广经费远远赶不上推广的需求。况且甘肃省自然条件多样,河西、沿黄灌溉两大片农业生产相对较为集中,其他区域十分分散,多为边缘农业经济带,分散的区域性和不便的交通条件给推广带来极大的难度,更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推广经费的短缺。
1.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且人才缺乏
尽管甘肃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中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