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回归自然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善洲回归自然生活

杨善洲回归自然生活   杨善洲,云南施甸人,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回到家乡大亮山,用他余生的22个春秋,义务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这不是一个需要被表彰的名字,也不是一块需要被铭记的丰碑。他只是一个本真的、热爱生活的人,敬畏生命,爱那片土地和养育他的母亲。杨善洲选择的是一种让他人快乐,让自然和谐,同时也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他在天地中悟出了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生命精神。   人生于天地之间,仰赖天地的庇护,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我们要充满感恩的情怀。   一个乐活老人   在许多人的眼里,杨善洲是个谜一样的老人。他曾经是一个地方父母官,但是两袖清风;他本可以在城市里安享晚年,但是他却选择了别人眼里辛苦的林场生活。种几棵树本不算什么,古代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在大山深处,也没有人给统计出来到底种了几棵树。但是,在现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一位执着的老人,在退休后,不是去城市公园打太极,而是拿起锄头走进荒山,并在22年种出了几万亩的林子。于是,我们的心被某些东西牵引和触动。这种怡养天年、返璞归真的行为,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停下脚步思考、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可以从自然中选择的。   人应该敢于放弃现有物质生活,回归自然,既追求生命的自然完成,又追求生命的快乐完成。杨善洲默默地用他的方式,爱生活、爱生命、爱生他养他的土地,热爱自然界的生灵万物,他每天持续上山种树、绿色饮食,把身心融入大自然……他身与心和、人与天和,所以人们才会被他恬淡质朴、超然脱俗深深感动。   当你发现了一个退休老人作为快乐来源的动力和健康原因。你就能意识到:每一个身处工作学习快节奏、生活压力大的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与质朴,善待他人,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   大亮山的儿子   在很多人心中,故乡是一首诗,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而大亮山始终吸纳着一颗质朴的心。与其说杨善洲的赤子之心让荒山变绿洲,不如说大亮山就是杨善洲的精神家园。   父母、大山的养育之恩,在杨???洲的生命轨迹中,是照亮他生命之路的灯塔,指引他涌泉相报。1927年1月4日,杨善洲出生在陡坡村大柳水刘家山头一户贫穷的农民家中。2600米海拔的大亮山,是云南省施甸县最高的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6岁时他拜寄给陡坡村红岩脚的一位草药医生,是她用大亮山上采集到的草药和为乡亲治病的钱支持着杨善洲的学业。   艰苦度日的岁月里,杨善洲种地、割草、养猪、打柴、竹编样样能做。食不果腹的童年记忆中,他常和母亲一起到山里挖野菜、摘鸡嗉子果充饥。他很清楚是大亮山养活了他一家。   受恩惠者,当尽心竭力报答。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他执意回家乡施甸县种树。许多人难以理解杨善洲的选择,对此他曾淡淡地解释:“我是大山的儿子!”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后来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10年。许多年后,当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20多年后,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茂林郁郁葱葱,溪水四季不断;林中山珍遍地,枝头莺歌燕舞……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水犯愁。   2010年,“旱旋风”将素以青山绿水驰名的滇西大地“逼”得处处冒火生烟,造成连续8个月未雨的百年大旱。暴旱,山溪断水,保山市水源点干枯近千个,有半数以上的河流断流。但深居大亮山周围村寨的山民,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杨善洲不喊口号,却用实际行动落实公益。所以,关心生态环境,等于关爱自己。   大山深处的心灵家园   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驱使人们征服自然掠夺自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农民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山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山石裸露。   “山就是我们的命根子,胡乱糟蹋它,总有一天要受到惩罚!”看到大山伤痕累累,杨善洲每每想起当年,他也曾加入过破坏性砍林伐木的行列,就不止一次忏悔,“大亮山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破坏的,一山一山都砍光了,我们要还债,要还给后代一片绿洲。”   现在,杨善洲的确还了子孙一片绿洲,他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把自己完全扎根在荒漠深处,应该是死而无憾。杨善洲活了八十多岁,身在大山深处,呼吸的是大量负氧离子,吃的自然是绿色食品,过的是快乐、平和、简朴的生活,这都有利于一个老人的长寿。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人与自然界有着相互依存的缘起待生关系。中国道家讲求“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曾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