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昇嘉给孩子们一个纯净美好文学世界
马昇嘉给孩子们一个纯净美好文学世界
日期:2012年11月17日
采访: 周敏
马昇嘉,江苏昆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1982年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少年文艺》《文学少年》《读友》《巨人》《未来》等发表中短篇小说100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神药》《小男生凡拉》(暑假篇、寒假篇);出版短篇小说集《多一点,少一点》《想要的感觉》《这个暑假不寻常》《只想和你说说
话》等10余部。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江苏省第二届、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儿童文学》擂台赛银奖等多种奖项,并有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各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集。
认识马嘉老师已经十几年了,一路看着他迈着坚实的脚步走来,不仅写出越来越好看的儿童文学作品,还获得了很多文学奖,真心地为他感到高兴。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马老师给我感受最为强烈的是,他有一颗爱心和博大宽广的胸怀,用沉甸甸的人文关怀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有一种正确的引领,从而带给孩子们一个纯净美好的文学世界,用自己的真心关爱呵护着每一颗童心。
马老师在我的心中总是那么谦和、平易,就像邻家的大哥哥一样和蔼亲切。每次给我刊写了作品,他都会细心地打电话过来,和我诉说创作的快乐,让我分享他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我为马老师对儿童文学的热爱而感动着。我们相约在美丽的周庄,开始了一次作家与编辑,更确切地说,是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对话。
东方少年:《东方少年》1982年创刊后,您一直给我们写短篇小说,和杂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请您说说《东方少年》留给您的印象。
马嘉:光阴荏苒,《东方少年》创刊至今,已经整整30个年头了。回想当年我在学校当教师,教学之余开始学写小说,在报纸上看到《东方少年》创刊的消息,很是欣喜,记得刊名是向全国中小学生发起征集,是浙江一位小学生给取的。当时我写了稿子尚不敢轻易向《东方少年》投稿,只是以仰视的目光,认真拜读每期刊物上的作品。直至1985年末,我写了一篇小说《椿生和月珍》,自我感觉可以,便投寄给《东方少年》,??久便接到编辑梁泊老师来信,告知小说决定录用,邀我继续为《东方少年》写稿。后来每次投稿,不管采用与否,都会接到梁泊老师的亲笔回信,给予热情鼓励。得知梁泊老师已因病离世,借此机会谨表示深切怀念。再后来,在投稿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编辑老师,他们同样热情有加,与作者完全是亲密的朋友关系。30年来,《东方少年》不跟风,不媚俗,始终保持一种清新、特立、昂扬向上的精神品质,可以说,在当今少儿期刊林立的出版界,《东方少年》走在了前列。
东方少年:您成长在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是不是水乡的梦境造就了您少年时的作家梦呢?
马嘉:我出生在江南水乡古镇千灯,小镇上悠长的石板街、高耸的秦峰塔、古老的银杏树、清澈的尚水浦,都留下了我童年的脚印和欢乐。特别是那条叫做“木瓜浜”的小巷,位于我家附近,是一条半里路长的巷子,中间有一段开阔地,尽头是一所破旧的空置着的庙宇。放学后我和伙伴们就在巷里玩官兵捉强盗、滚玻璃球、车铁环,或者去破庙里寻求“恐惧”的刺激……小巷为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今天看来,说是“水乡的梦境造就了我少年时的作家梦”有道理,但并不尽然,说准确些,应该是“无忧无虑、五彩缤纷”的孩提生活成就了我今天的作家梦。因为我好多作品的素材,都取自于我的童年生活,取自于我的“木瓜浜”。
东方少年:您学生时代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在成长的岁月中,有没有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
马嘉:我在学生时代,应该是老师、同学眼里的好学生,每学期当选班长,每学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初中,依然保持“本色”,被老师赞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嘿嘿,有点儿自吹自擂!)其实,那时除了好玩,我也喜欢课外阅读。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放学路过一家商店,看到玻璃柜台里有一本《皇帝的新装》,很是喜欢。图书定价0.08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大数目,父母亲不可能一下给我这笔钱。我只得省下4顿早饭钱,积攒了8分钱。当我急急赶去商店时,《皇帝的新装》不见了,柜台里只有一本《丑小鸭》,而定价是0.09元。营业员阿姨善解人意,她为我垫付了1分钱。我拿了图书朝学校奔去,忘了饥饿,贪婪地阅读着,同学们围上来,争相观看。这一天,《丑小鸭》一直在同学们手上“漫游”,放学时才回到我手上。到了家里,妈妈知道我省下早饭钱买的书,疼爱地摸着我的头说:“好好读书,将来会有出息的!”说着,给我1分钱,让我还给营业员阿姨。几十年过去了,那本童书已不复存在,可是读书、藏书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东方少年:您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写作?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什么?
马嘉: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文革”刚刚结束,百废待兴,我在学校教书,看到孩子们缺少课外读物,于是萌生为孩子们写作的念头。教学之余,我几乎都用来阅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