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方式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教师不失时机,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可以对学生产生细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在阅读教学中寻求渗透
备课时挖掘课文蕴涵的德育元素。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但它丰富的内容并非系统,往往上下课文之间、上下单元之间在德育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系统的安排,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宏观把握全套教材,有意识地去发现各册各篇课文的德育内容。
介绍背景材料时联系德育元素。高中课本有不少杰出人物的著作,在介绍这类课文的背景材料时,可以联系他们的高贵品质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一文时,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思想经历,介绍其诗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小立大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教读《荷塘月色》时,介绍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民族气节,自尊自信,发愤图强。
利用相关知识点延伸到德育元素。例如在讲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延伸到鲁迅同瞿秋白的挚交,鲁迅送瞿秋白的著名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教导学生珍惜友谊,善于与人相处,培养与人为善、宽容待人的情怀。在学习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铁生《我与地坛》时,指导学生联系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霍金、张海迪等杰出人物的事迹,鼓舞青少年直面逆境,勇敢顽强,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捕捉学生大胆质疑的时机,辩论碰撞中渗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学生大胆质疑的情况,如果能抓住这种时机,因势利导,引发辩论,那么将是渗透德育的大好时机。因为真理越辩越明,有时还可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自己找到真理,而非老师空洞的说教。教授苏轼的千古名篇《石钟山记》时,学生围绕几个问题讨论:作者在石钟山遇到的第一件事是小童扣石,作者看到这件事为什么笑?作者夜泊绝壁时,景色可怕,可在考察中作者为什么还会“笑”? 在辩论中让学生感知“一切应从事实出发,不迷信,不轻信,在学习上应该有大胆质疑的态度;要追求真理,应该不畏艰险,甘愿冒险”。
在课后作业批阅中延伸。在作业批改中适时点拨、指导,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批改作业,特别是学生平时的随笔,完全可以作为与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用心灵唤起心灵,评语坚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的原则。教师可以通过评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为学习进步的动力。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如课前几分钟讲诗歌讲故事、课本剧表演、读书讲座、书画展览、办手抄报、征集对联、写作比赛、即兴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等,尽量选择现实性、针对性强的话题。
二、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引导
首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比如让学生发掘身边的“小人物”及其身上的闪光点。如办公室里的教务员、实验室里的实验员、校门口书报亭的老板、街道拐角处的补鞋匠、路边修自行车的师傅等等。他们都是学生容易接触到,又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普通的“小人物”的人生也有闪光点,有倔强的生命力,有值得学生学习的优良道德品质。
其次,教育学生用心去关注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引导学生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为生活艰辛而不辍劳作,为环境破坏而忧心忡忡,为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为英雄壮举而呐喊助威。
第三,在写作指导中引入辩论机制,也是很好的思想锻炼机会。如在进行《逆境与成才》的写作教学时,先请学生讨论成才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在讨论中,有人认为逆境可以成才;有人说只有顺境可以成才,还举出不少纨绔子弟到头来成了败类的实例。经过讨论,大家形成了共识: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成才的关键在于立志和勤奋。这样,对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就有了一定的指导性。
第四,关注时下大众热门话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性,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如“杜甫很忙”、“日本人武汉丢车”、“道德信仰危机”等,激发他们,思考探索其意义和反映的社会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如“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正比吗”、“德育重于智育”、“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等等。学生在热烈讨论中,激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到作文选材中。
三、在课外阅读时适时点拨
阅读名人名著,陶冶情操。许多作家那种不平凡的经历,本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