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主要成绩和贡献
深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
主要成绩和贡献
钻探是获取地下岩矿体实物的唯一手段。国家科技战略“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深海、深地”都与钻探工程息息相关。安徽省是资源储量较大的省份之一,但1000m以浅的矿产资源储量已基本查清,并逐步处于开采阶段。寻找1000m以深的矿产资源由于钻探技术的瓶颈,制约了深部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为了解决深部找矿技术难题,以二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朱恒银领衔的“深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提出了《深部矿体勘探钻探技术方法及设备研究》、《页岩气勘探钻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并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列入安徽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创建了省国土资源厅《安徽深部钻探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解决了我国地下3000m深度钻探技术难题,把我国地质岩心钻探从1000m深度推进至3000m深度的水平。其主要创新成果和贡献如下:
一、主要创新成果
研发了3000m新型岩心钻探装备,首次填补了国内3000m孔深钻探关键设备空白,解决了制约3000m深部地质岩心钻探 “无合适设备可用”的问题。创新性地整合立轴式钻机高塔起下钻效率高、拆卸搬迁方便和液压动力头钻机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采用模块式设计理念,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视频化、远程监控。形成了新型换代的系列钻机及配套钻探装备,作业效率大幅提高,工作环境极大改善。
研发了3000m新型地质岩心钻探机具,解决了我国3000m深部地质岩心钻探“无可靠机具可选”的问题。研发出系列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解决了3000m 深孔绳索取心薄壁钻杆强度技术难题;研发了系列复杂地层取心钻具,适应不同地层的取心需求,使复杂地层取心率由 50%以下提高到90%以上,并保持原状样,解决了深孔复杂地层取心难题;研发了大直径页岩气勘探密闭绳索取心机具,解决了页岩气取心过程中气体逸散、大直径取心效率等难题。
建立了3000m深部岩心钻探工艺技术体系,填补了我国 3000m 深部地质岩心钻探“无一套完整科学高效的工艺技术体系的空白”。研发了深部钻探环保型泥浆及人工塑造孔壁技术,建立了不同地层的护壁技术体系,降低钻孔事故率90%以上;创新性提出了深孔地质钻探低转速金刚石钻头高效碎岩理论及方法,研发了高效长寿命金刚石钻头,钻进效率提高80%;研发了一套地质岩心钻探三维多功能钻孔轨迹设计及钻孔资料处理系统,实现了钻孔轨迹高精度控制。
二、知识产权及科技奖励
获国家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 1项,出版专著 2部,发表论文40余篇。《深部地质找矿岩心钻探关键技术》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分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及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研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金寨沙坪沟钼矿详查》获国土资源部一等奖。
三、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
研究成果在我省霍邱、庐江泥河、小包庄、沙溪等铁矿区,铜陵鸡冠山、滁州琅琊山、安庆等铜矿区,金寨沙坪沟钼矿区和皖南东源钨矿区等深部找矿中应用,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向国家提交新增铁矿储量约15.1亿吨,折合价值约4027.17亿元;铜矿储量约114.3万吨,折合价值约342.9亿元;钼矿储量245万吨,折合价值约3000亿元,为我省提供了重要的地下资源保障。
研究成果还广泛应用于国家深部找矿、科学钻探、海洋钻探等领域。在全国50 余大型矿区推广,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200余万米,创我国 4006.17m 最深找矿钻孔纪录。成果多次入选全国探矿工程十大新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人才培养
培养破格晋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2人,研究生4名。1人获国土资源部“十二五”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最美地质队员,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省部级能工巧匠,1名全国钻探技能大奖赛银奖。1人获江淮工匠,2人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安徽青年科技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通过人才培养及名师带徒,使我省钻探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团队核心成员序号 姓 名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务/职称 学科领域 朱恒银 1955.11 大专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 王强 1986.10 研究生/
硕士 工程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3 蔡正水 1974.10 大专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4 张文生 1966.09 本科/学士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5 王波华 1963.05 中专 高级工程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6 朱晓彦 1983.08 本科/学士 工程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 张正 1985.05 研究生/
硕士 高级工程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8 程红文 1988.04 研究生/
硕士 工程师 地质资源与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