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职业枯竭与压力应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许燕 2009年7月20日 教师成都培训 内容提要 一、心理枯竭的界定 二、职业枯竭的特征 三、职业枯竭的阶段 四、职业枯竭的危害 五、职业枯竭的成因 六、职业枯竭的防治 一、职业枯竭的界定 心理枯竭 —— 在持久而巨大的压力下,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认知、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二、职业枯竭的特征 5 1、认知 2、情绪 3、自我 4、人际 (一)才智枯竭———枯竭的认知维度 1、空虚感明显,感觉自己的知识好似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 2、注意力“缺损”,心不在焉,健忘,做白日梦;思维效率降低; 3、毒性思维加剧,否定性、破坏性的负性想法,不断重复的消极思考过程。 (二)情绪衰竭———枯竭的压力维度 1、情绪烦躁、易怒、责备迁怒于他人; 2、悲观沮丧、抑郁、无助与无望; 3、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关怀他人。 (三)价值衰落——枯竭的评价维度 1、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热情消失,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消极怠工,缺勤,离职倾向加剧,甚至转行。 2、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评价下降;怀疑自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感到无能和失败,遇到难题就退缩。 3、生命价值降低,丧失理想,缺乏动机,心理投入减少,不再付出努力,切割了自己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四)去人性化——枯竭的人际维度 1、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 2、对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满批判性; 3、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 4、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三、职业枯竭的阶段 (蜜月期) 能量耗尽期 慢性症状期 危机期 受创期 四、心理枯竭的危害 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Willard McGuire,1997)曾经感叹: “心理枯竭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 四、心理枯竭的危害 身体健康 家庭和睦 工作效率 团队氛围 学生健康 危及 五、枯竭产生的两类原因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压力模型 压力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学生心理 自然灾害 亲人伤亡 目标追求 完美主义 心理脆弱 生命成长 生命枯竭 消极 积极 压力 应对 生理枯竭 心理枯竭 六、职业枯竭的防治途径 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 保持温馨、支持性的人际氛围 形成科学、健康的工作方式 低关怀 高倡导 高关怀 高倡导 低关怀 低倡导 高关怀 低倡导 高效率,但离职和抱怨率最高 途径1: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 老子:智者寻求解决,愚者则只是责备。 途径2:提升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知识 就是力量 智慧 产生资源 增强人生智慧 事件 信念 结果 积极 消极 A C B “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途径3:塑造应对危机的自我复原力 乐观 坚强与坚韧 推荐书 当你身心疲惫时,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当你面对挑战时,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当你感到沮丧时,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当你遭遇不公时,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当你反思自我时,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当你阅览人生时,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当你追求卓越时,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赠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邮编:100875 电话E-mail: xuyan@bnu.edu.cn 联系方式: 直面压力的坚强人格,思考人生的睿智品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