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刘继同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课件.ppt

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刘继同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刘继同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课件

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 国家、社区、家庭与儿童的关系 刘继同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报告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项目背景.文献回顾.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受访儿童群体特征、生存状况与主要问题 照顾者群体特征、照顾能力与主要问题 儿童养育、照顾的生活费用与经济成本 儿童养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各自优缺点 儿童福利政策框架设计与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结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详细内容和篇章结构(一) 第一部分:制度背景与研究设计 1.制度背景与项目概况 2.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3.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4.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5.研究过程与数据质量 第二部分:受访儿童群体特征与生存状况 详细内容和篇章结构(二) 6.受访儿童基本状况与群体特征 7.受访儿童的家庭环境与日常生活状况 8.受访儿童的家庭关系与家庭地位 9.受访儿童的教育学习与学习成绩 10.受访儿童主要问题\应对策略与基本需要 11.受访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要问题 12.受访儿童的未来观念与理想观念 详细内容和篇章结构(三) 第三部分:照顾者群体特征与照顾能力 13.主要照顾者的构成状况与群体特征 14.主要照顾者的家庭状况与家庭结构 15.主要照顾者与儿童的互动关系模式 16.主要照顾者抚育儿童的意愿与影响因素 17.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与现存主要问题 18.儿童养育的生活开支范围与抚养成本 详细内容和篇章结构(四) 第四部分:儿福行管群体与养育模式比较 19.儿童福利行政管理群体特征与养育过程 20.不同养育模式优劣之处与主观评价研究 21.艾滋病关怀救助的工作现状与主要问题 第五部分:艾滋病关怀政策建议与方向 22.重构中国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三个附录 宏观制度背景与研究项目概况 2004年2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 预防宣传、监测检测、行为干预、医疗救治、社会关怀五大环节的形成与关怀议题 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与社会关怀事业 2004年《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 严重缺乏国家层次的关怀救助、保护政策 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全面客观描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生存状况 照顾者群体特征、照顾能力及其主要问题 收养、寄养、集中供养.小家庭养育、助养 民政部与儿基会2006-2010年的合作项目 了解“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与运行状况 探讨儿童保护的政策框架与关怀工作模式 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与处境分析如何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儿童保护、儿童发展、儿童福利政策议题 艾滋病流行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议题形成 UNAIDS2004受艾滋病打击儿童关怀框架 2000年后英救助儿童会、儿基会与民政部 独立性、小规模、某个省和项目式研究法 理论框架、数量规模、研究范围与方法论 社会环境.国家.市民社会.社区与家庭.儿童 图1、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状况与不同养育模式比较研究分析框架 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整合设计:处境分析、结构描述与比较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三种问卷 文献回顾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各种座谈会 2006年、实地入户、走访家庭、接触艾滋病致孤儿童、三省的范围、169位儿童、78位照顾者、34位决策者等 6岁以上儿童和照顾者、管理者、决策者 研究过程与数据质量 受访儿童基本状况与群体特征★ 受艾滋病打击变得极其脆弱孤儿及其他OVC 受艾滋病打击儿童(CABA)的概念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 中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涵义与七种类型 中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总数多少?多大比例?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上限20.中限10.下限1万人 操作化的核心概念与全国统一的统计标准 受访儿童的性别结构与比例关系 受访儿童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状况 受访儿童的年龄结构与年龄特征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年龄特征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年龄结构“波浪型”特征 5岁为一年龄组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三波人 第一波受艾滋病影响儿童(15-20):少数人 第二波受艾滋病影响儿童(10-14):绝大多数 第三波受艾滋病影响儿童(1-9岁):少数人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群体已非特定年龄阶段 政府面对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群体 受访儿童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 儿童家庭环境与日常生活状况★ 家庭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与日常生活状况 多种多样的家庭形态与困难的家庭环境 残缺不全的家庭生活与“隔代照顾”状况 文化约束型家庭照顾与差强人意的生活 绝大多数儿童睡觉与身体健康状况尚可 绝大多数儿童吃饭质量偏低与营养不足 相当规模受访儿童的穿衣仍然值得关注 受访儿童家庭的人口规模状况 受访儿童与谁居住在一起的状况 受访儿童多样化的居住生活形态 与爷爷奶奶生活居住在一起最多:51例 与姥姥、姥爷生活居住在一起:4例 与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居住在一起:18例 与爷爷奶奶和叔叔婶婶居住在一起:18例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