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嘉马拉松是一场迷你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嘉马拉松是一场迷你人生

于嘉马拉松是一场迷你人生   2012年,北马。雾霾笼罩着这座城市的上空,穿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深秋已至,万木凋零,距离终点还有4公里,前方依旧看不到一丁点亮色。一种令人窒息的孤独感袭上了于嘉的心头,那一刻的孤独,像关公刮骨的尖刀一样嵌入骨髓,沙沙作响。   头一天是CBA开幕式和揭幕战,摇旗呐喊的球场上,于嘉是央视体育频道知名的篮球解说员,他富于激情和个性的解说征服了无数球迷。而在马拉松的世界里,喧闹不再,漫长的征途中,唯有内心的独白。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看到了自己多重的社会角色:央视的解说员、父母眼中的儿子、妻子眼中的丈夫,生活中的自己为身边的人做的事,少之又少。   过去一年,于嘉完成了6个全程马拉松和1个半程马拉松。从一个人跑,到带着身边的人一起跑,一个“嘉友跑”的跑团已具雏形。跑步成为了他的修行方式,是跑步让他看到生命个体的孤独感,从而理解和接受社会多元和丰富,唤醒了他与世界新的链接,当嘉友跑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更多的正能量开始在人群中传递。   “知耻而后勇”   2011年,央视体育主持人沙桐创立了央视“C5爱跑团”,号召同事和朋友一起跑步。在沙桐的邀请下,于嘉第一次尝试参加北马迷你赛,仗着自己平常经常锻炼,他没怎么想就去跑了,从天安门到复兴门一共4.2公里。头一回参加北马迷你赛,他问身边的同事、网球解说员张盛用了多长时间,张随口说了句“也就15、20分钟吧”,于嘉便发了条微博,想着马拉松也不过如此嘛。没想到这条微博被很多人骂“吹牛可耻”,他很不爽,便跟人对骂。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缺乏马拉松常识才闹了这样一个笑话,他立即诚恳地在微博上向网民道歉,可暗暗也在想:自己有没有机会跑一次全程马拉松呢?   生活中的于嘉是个孝子。2012年,母亲因重病住院,他发了一愿从此素食。开始跑步是在他素食之后。   从家到医院,不过5公里多的路程,但因为堵车,出租车常常拒载。一气之下他便决定跑去医院,没想到跑着跑着也就不生气了。那天,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天安门降旗仪式。他发现,身边有很多精彩和丰富的生活,以前每天行色匆匆地开车上下班,看手机、发微博,其实都是虚忙。之后的每天,他都坚持跑步去医院,要是遇上早晚高峰,跑步比开车还快。渐渐的跑上了瘾,他甚至决定把车卖了。   2012年北京马拉松,沙桐问他报名不,他嘴上说报半马吧,心里却想着,要是跑个全马就好了,但不敢说出来,怕没跑完丢人。北马开跑前一天上午,他解说NBA,晚上是CBA开幕式以及揭幕战,马拉松当天晚上六点半还有CBA演播室环节,一直持续到十点。在这样的节奏下,于嘉居然跑完了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   原本还幻想了N种庆祝成功的姿势,在抵达终点线的那一刻,才发现什么庆祝动作都不必要了,他张开双臂抱着妻子嚎啕大哭,发誓要“拿整个生命去爱你”。   马拉松没有打乱于嘉的生活,但却改变了他的生活,让找到了与自己独处的感觉,跑步时,他会和自己的内心说说话,聊聊天,也开始理解很多事情。近一年多的跑步给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脾气,他变得不爱吵架了,也不那么血气方刚地说狠话了。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区别在于你接不接受。理解是你站在别人角度上思考问题,接受是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谈起跑步,他的语气也变得和缓起来,继而又补充道,“这句话可是我自己说的。”   不做看客   2013年的11月,北京,又入深秋。   眼前的于嘉剃着光头,戴着黑框眼镜,下巴上留着一撮胡子茬,说起话来夹着京味的贫嘴,面部表情和他养的那只名为“于丸儿”的加菲猫一样富有喜感。他与9年前的于嘉已经判若两人。那时的于嘉体重高达100公斤,年轻气盛,喜欢喝酒。直到有一次打篮球,他忽然感到特别难受,狂吐一通,看着自己肥胖的身躯,他心想,如果自己是观众,自己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个胖子说体育对生活有好处的诸多鬼话的。   痛定思痛,他决定要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负责。从2005年起开始健身计划,如今他已经减掉了25公斤的体重。   或许是深有体会,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多的所谓体育爱好者都是看客,他们喜欢皇马,可从来不踢球;喜欢科比,可从不摸篮球。“由此派生出一类腹黑技术宅们,有一技之长,心里无数怨气,生活没有宣泄途径而充满负面情绪,长此以往,网络变成垃圾堆。其实消化负能量最正当的方式就是运动,运动产生更良好的代谢。”   因为跑步,在这座生活和工作的城市里,他逐渐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他在博客里写道:“无数次的路跑,让我终于发现这座我生于斯、活于斯的城市,其实一直就长在我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有人对于嘉说,北京空气质量这么糟,你这样跑下去,5年之后准得肺癌。“我不相信,5年之后看吧,我坚信一个有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的人,只会更健康。”“不过是个跑步,大家想法特别丰富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