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六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docVIP

江苏省南京六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南京六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3.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上。 一(23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唇焦口燥呼不得,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5)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7)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8)落红不是无情物 ▲ 。▲ , ▲ ”。 2.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干涸( ) 门楣( ) 逢场zuò( )戏 cāng( )海桑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你不用心做事,那怎么可能取得成功是可想而知的。 B.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睡处不可当风。 C.时值春日,白水寨景区附近的周边山林里,色彩缤纷的紫荆展现出娇艳的花姿。 D.随着“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深入,市民的素质了提高( ▲ )(2分) 一场秋雨之后,天气凉爽了许多。空气格外的清新,天空也格外的深蓝高远。早上起来,沿着林间松散的沙路跑跑步,做做操,你会发现汗也不出,气也不喘,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 。蓝天下是苍翠的群山。那墨绿厚重的自然是松树、柏树;那绿而蕴黄的是槐树、杨树和一些杂树;其次是一望无际的秋草。 ①就连穿过树叶缝隙照在脸上的阳光也变得嫩暖而舒适白云丝线、薄纱,梦一般的在天空飘着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白鸽在蓝天自由地飞翔▲ 》,片段中的“我”指 ▲ ,罗曼·罗兰笔下的克利斯朵夫就是以他为原型进行塑造的。(2分) (2)节选部分突出了“我”叛逆、不畏权贵的性格特征,从 ▲ 词语中可以看出。(1分) 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 。( ▲ ) ▲ 。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分)饮酒?? 陶渊明诗人。(分)“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精妙。 (2分) ▲ 【古文阅读】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①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②,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剔牙松④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⑤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⑥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 (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道此:道,用作动词,意为经过。此,指高梁桥。②攒簇:聚集。③张盖:张开的车盖。④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⑤黄思立:作者的朋友。⑥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字中郎。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娟然如拭( ▲ ) (2)汗出浃背( ▲ ) (3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