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纺织纤维_ 第七课 功能性纤维课件.ppt

新型纺织纤维_ 第七课 功能性纤维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纺织纤维_ 第七课 功能性纤维课件

第七课 功能性纤维 第一节 绪论 1. 功能性纤维的分类 分三类: 对常规纤维进行改性,克服缺点,如静电问题,回潮率问题。 对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原来没有的功能,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改性手段,增加新的功能,如导电,抗菌,阻燃,芳香,抗紫外线。 特殊功能: 高强,高摸,耐热,耐腐蚀,这类单独称为高性能纤维。 2. 功能性纤维研究和开发的现状 在过去20多年时间内,是功能性纤维开发的主要时期,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功能性纤维(包括高性能和高感性纤维)有11000多中,主要以传导性,抗静电,阻燃,高吸湿,防水透湿,高弹性,水溶性,吸附性,抗菌除臭,抗紫外线,智能化,生态,环保,高强高摸,耐热,耐化学腐蚀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美国杜邦公司处于领先的位置,共研究开发近5000中,其中有2300多中处于技术专利保护期,其次是日本的东洋纺,有1800多种。 第二节 抗静电纤维纤维 在纺织工业生产中,由于静电现象严重,特别是化纤生产过程中,,使得纺纱时,纤维束分散,缠罗拉, 静电集中时,经常发生应力集中而断头,所以静电的危害是很大的,其他行业,如电子行业,对静电防护的要更高 60年代.初日本东丽公司最早开发成功抗静电的锦纶纤维PAREL 60年代中期日本旭化成开发出锦纶诺泰克 60年代末 杜邦公司开发出ANTRON 锦纶 70年代初 杜邦公司开发出DAMTRON 涤纶 70年代末,日本的帝人公司涤纶抗静电纤维 帝特纶 80年代初 日本旭化成开发晴纶 依克丝蓝 1.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1).抗静电剂的添加方法 A、外部抗静电剂附着在纤维表面 临时性加抗静电剂,主要在外部喷洒,纺丝过程中防止静电干扰,是比较经济,容易,最简单的方法,但是效果不理想, 没有持久性,而且不均匀。 利用与纤维分子极性相反的抗静电剂,使它通过极性吸附作用,吸附在纤维表面,这样处理比较有持久性,耐洗涤,但是不均匀,而且影响织物的手感和风格,外观。 B、抗静电剂渗入纤维内部 将抗静电剂渗入纤维内部,以纤维分子中的某些极性基团结合,永久性抗静电,而且不影响纤维外观,但是必须控制添加的量,否则会影响纤维的机械力学性能。 (2).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一般是表面活性剂,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两种。 永久性: 在化纤的聚合纺丝过程中加入,对纤维的性能和生产无不良影响,能缓慢渗透到纤维表面形成连续的吸水性薄膜而起到抗静电作用,也可以涂在纤维表面,形成定向排列,形成不溶于水的永久性保护膜,或者渗透到纤维分子内部,形成一定的极性链接,形成永久性的抗静电功能. 暂时型:通常含在化学油剂中,在纤维表面形成均匀分布,形成定向吸附层,提高纤维的吸湿性和降低电阻,使得因摩擦而产生的电阻散逸,但是他起到的效果和储存时间的延长而衰退,且不耐洗涤。 2. 静电消除的机理 物质是由非常微小的分子组成,分子又由更小的原子构成.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的质子数与所带负电荷的电子数相等,整个原子中性,物质表现为不带电. 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对其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如两个物体的接触和摩擦,导致受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质的电子会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失去电子的物质呈现正电荷,而获得电子的物质呈现负电荷. 不同物质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弱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原子量大小,电子排列顺序,元素周期表位置有关系. 在纺织纤维中: 对电子束缚能力排序,从弱到强 羊毛-锦纶-粘胶-棉-蚕丝-维纶-涤纶-晴纶-氯纶-乙纶--氨纶 消除静电的机理就是如何控制电荷产生,或者尽快使已经产生的电荷散逸. 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A.减小纤维之间的接触和摩擦 B.多使用对电子束缚能力相当的纤维 C.提高外界环境的湿度或者提高纤维自身的吸湿率.因为水是电的良好的导体. D.与金属类,或金属化合物类导电材料混用. E.使用抗静电剂. F.对分子进行改性处理,增加导电性基团,与具有导电能力的高分子物质共混. 3.抗静电纤维的制造 (1). 抗静电表面加工法 A、表面处理法: 在纤维后加工处理的时候,用离子和非离子型外部抗静电剂涂在纤维表面,以便大量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降低纤维的电阻,从而起到抗静电的效果.具体分为离子络合法和化学反映法。 离子络合法: 在纤维表面先用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处理,再用阴离子抗静电剂处理,使得纤维表面覆盖一层不溶于水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络合物,从而达到抗静电的效果。 化学反应法: 使用含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处理纤维表面,通过环氧基的聚合作用与纤维的大分子结合,或则使用水溶性胺与环氧基进行交联固化实现与纤维的结合,从而起到抗静电的效果。 表面处理法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会失去部分甚至全部的抗静电效果 B、树脂整理法: 将抗静电的树脂固着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