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十九年国家永续发展奖选拔表扬要点草案-博爱国小
「一Ο三年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表揚要點」
一、宗旨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為表揚推動永續發展績效卓越單位,鼓勵全民參與永續發展推動工作,以落實永續發展在地化及生活化目標,實現國家永續發展願景,特訂定本要點。
二、表揚對象
本要點之表揚對象為推動永續發展績效優良、表現卓越之學校、企業、社會團體及政府機關,其表揚類別如下:
(一)教育類
(二)企業類
(三)社團類
(四)永續發展行動計畫類
三、參選方式
各類表揚之遴選資格、報名方式及評選基準詳如附件一至附件四各類評選原則。參選者應依其表揚類別檢附報名表(教育類如附件五、企業類如附件六、社團類如附件七、永續發展行動計畫類如附件八)以通訊方式報名參選。
四、評選方式
包括初選、複選及決選三個階段,初選為書面審查,複選為實地訪察,決選為參加複選之評選委員開會選出得獎單位。
五、表揚方式
經遴選之得獎者,由本會陳請行政院院長頒發獎牌表揚。獲選為永續發展行動計畫類之承辦人員,由本會函請所屬機關予以敘獎。
六、表揚日期及地點
擇期公布
七、注意事項
(一)參選者報名檢附之資料恕不退還。
(二)得獎者應配合參加本會舉辦之各類教育推廣活動,並提供相關文宣資料。
(三)得獎者應同意本會使用其報名所檢附之資料,作為推廣全民參與永續發展之用途。
附件一
教育類評選原則
遴選資格
公私立各級學校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績效卓越之學校。
如近五年內曾獲頒「國家永續發展獎」者,報名時須附前次得獎後在永續發展進程上之創新典範實績。
二、參選方式
直轄市立、縣(市)立、私立國民中小學及縣(市)立高中職得向所在地直轄市及縣(市)教育局(處)報名參選,由直轄市、縣(市)教育局(處)辦理預選。
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得向所屬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及臺北市、高雄市及新北市三直轄市教育局報名參選,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及臺北市、高雄市及新北市三直轄市教育局辦理預選。
國立國民小學、公私立大專校院得向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報名參選,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辦理預選。
由預選單位鼓勵所屬學校至本會教育與宣導組參與初選,原則上推薦二至三所學校。
三、報名方式
(一)採通訊報名,參選學校於一○三年六月三十日前(以郵戳為憑),將報名資料(如附件五)寄至所屬直轄市、縣市教育局(處)、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及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二)參選學校應檢附下列報名資料(撰寫方式請參照附件五「一○三年國家永續發展獎學校類報名表填寫須知」):
1.報名表一份(如附件五之一),資料務必填寫完整。(請繳交正本一張,不需裝訂成冊)。
2.參選申請書十一份,申請書全文以不超過三十頁為原則(含封面、目次、摘要、本文、圖表及附件),並採雙面列印。
3.資料光碟二份,包括(1)參選申請書全文、(2)其他成果或活動實錄、(3)參選申請書全文內使用之原始圖檔。
四、評選基準
評選基準分為學校政策與空間管理、永續發展教學、生活環保實務、人文關懷及社區參與四大層面,各評選層面對應評選項目配分比率各占百分之二十五
學校政策與空間管理
依學校地域、文化及生態特色,訂定符合當地特色的永續教育計畫。
落實環境教育自評,落實校園環境稽核及環境改善作業,具體解決校園環境問題。
成立跨領域永續教育事務推動小組,包含行政、教師、學生及社區家長等成員。
建立開放式的討論管道,凝聚學校發展共識。
積極參與環境行動經驗分享,成立校際策略聯盟夥伴關係,資源共享、資訊交流。
營造在地多樣性校園生態空間。
採行與環境共生共利的綠建築觀念,建構及修繕校園場所與設施。
建立節約資源與能源、健康、安全、零污染的校園環境。
突破傳統校園封閉環境與制式管理,進而整合社區意識,建立社區風貌,促使校園成為社區永續發展示範中心。
其它具有顯著績效之事例。
永續發展教學
結合地方文化與生態特色,發展學校永續發展教育課程,設計進行生活經驗的教學活動。
結合學術及民間團體辦理教職員多元化永續教育成長活動,成立永續教育成長團體。
將臺灣環境議題、全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如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育、環境污染與環境承載、氣候變遷、京都議定書、再生能源、非核家園、全球化、產業文化、綠色消費、基因改造、綠色生產、環境正義、價值教育…等融入教學活動。
辦理戶外教學生態旅遊活動;參與校外環保服務活動,如淨灘、淨山、河川守護…等。
透過多元的教學活動,如生態旅遊、自然體驗、攝影、環保公聽會、環境政策宣導、戲劇表演及環境行動經驗…等,培養師生具備永續發展之觀念。
其它具有顯著績效之事例。
生活環保實務
推動教科書、制服及學用品回收再利用,並落實校園垃圾減量、資源回收。
有效利用廚餘、落葉及其它有機物製作堆肥。
宣導珍惜水資源的觀念,落實雨水、中水之回收及廢水淨化再利用,並加裝省水器材以節約用水。
改裝數位電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