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种注射技术操作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 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发生原因 熟悉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掌握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注射技术:肌注、皮下注射、皮内注射 主要并发症 一、出血 二、硬结形成 三、神经损伤 四、针头堵塞 五、针头弯曲或针头折断 六、疼痛 一、出血 临床表现: 少量渗血、皮下出血 发生原因: 凝血功能障碍、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预防及处理: 凝血机制?按压部位准确、时间充分(凝血功能障碍-延长按压时间) 二、硬结形成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硬结,严重者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 发生原因: (1)药物中不溶性微粒蓄积,刺激机体防御系统 (2)同一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或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药物刺激产生炎症反应;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增生 二、硬结形成 预防及处理 (1)技术、深度,药量不宜过多,推药速度缓慢 (2)勿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3)无菌操作,做好皮肤消毒 (4)难吸收的药物,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除胰岛素) (5)已形成硬结,可用以下方法处理 ①用伤湿止痛膏贴硬结处 ②50%硫酸镁湿敷 ③将云南白药用醋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 ④取新鲜马铃薯切成片用654-2注射液浸泡后外敷硬结处 三、神经损伤 发生原因: 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浓度高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或变性坏死 临床表现: 注射当时即可出现注射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运动范围缩小。 三、神经损伤 预防及处理 (1)技术,部位准确,避开神经及血管走行部位(如何定位?) (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 (3)重视病人主诉,若麻木及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 (4)按神经损伤程度不同予以处理。 损伤较轻:理疗、热敷、营养神经药物 损伤较重:尽早手术 四、针头堵塞 发生原因:抽吸药物时瓶塞橡胶堵塞针头;药物过于黏稠、药物未充分溶解、悬浊药物、针头过细等 临床表现:注射推药时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物注入体内 预防及处理: (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 (2)按药物性质选择针头,黏稠、悬浊药液选择较粗的针头 (3)如发现针头堵塞,应拔针更换针头和注射部位后再注射 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发生原因: (1)针头质量问题(针头过细、过软、钝、有钩) (2)穿刺部位有硬结、疤痕;注射时体位不当,局 部肌张力高;操作者用力不当 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注射 时取合适体位,使肌肉放松; (3)如出现针头弯曲,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若针体折断,先稳定患者情绪,保持原位,勿移动肢体或肢体收缩动作,防止针体移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如针体已经完全没入皮肤,则需在X线下通过手术将针体取出 六、疼痛 发生原因 (1)病人精神紧张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药物刺激皮肤游离神经末梢 (3)操作者手法欠熟练 (4)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 临床表现 六、疼痛 预防及处理 (1)安慰患者 (2)原则上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液 (3)改进注射方法 (4)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如前臂 掌侧中段) (5)熟练的技术(两快一慢),准确的药量 (6)待消毒剂干燥后方进行注射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