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犯罪个构成要件.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犯罪个构成要件

常见的犯罪动机: 1、贪财动机 2、报复动机 3、嫉妒动机 4、性动机 5、虚荣心动机 6、“友情”动机 (好奇心动机 恐惧动机……) 常见的犯罪目的: 1、营利目的 2、非法占有目的 3、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 4、出卖的目的 5、非法销售的目的 6、奸淫目的 …… 三、研究犯罪动机和目的的意义 (一)研究犯罪动机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案情 2、有助于搞清案件的性质 3、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4、有助于侦破案件和防止犯罪,促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犯罪目的的意义 1、犯罪目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 2、犯罪目的是区分某些不同性质犯罪的标准 3、犯罪目的对准确人订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有着重要意义 4、犯罪目的对量刑也有影响 (二)从事特定职业的人 1、从事合法职业,违反规定而犯罪的 2、从事非法职业而构成犯罪的 (三)具有特定法律地位、义务的人 (四)具有特定疾病 (五)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 (六)持有特定物品 (七)参与某种活动 (八)消极身份 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及其认定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对其行为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故意、过失(刑法理论上合称罪过)以及动机和目的。 (一)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二)是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 (三)是行为人对其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行为人对其行为本身持何种态度 (四)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是通过故意或过失表现出来的 二、罪过的概念和形式    罪过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将引起的危害社会的后果所持的一种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我国将罪过分为故意与过失。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这是当今世界刑事立法的通例) 混合罪过形式 犯罪的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其特征应是心理学的内容。 1、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1)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与程度       在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中,对危害结果的明确认识是最根本的明知内容。    在具体犯罪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有明确的认识,必然表现为对与这种结果相关的其他犯罪要件的认识。    在程度上,“明知”包括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只要具备了其中任何一种情况,便具备了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2)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中不包括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 2、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 二、犯罪故意的种类——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必然—希望      必然—放任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可能—希望      可能—放任    在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实施犯罪的目标是明确的。与间接故意不同,在直接故意犯罪中,除自动中止犯罪的情况外,行为人对促使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了顽强的意志力。 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要有以下集中情况: (1)行为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但在行为过程中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的犯罪中,行为人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三、犯罪故意的其他种类 1、根据行为人对危害后果预见的情况来分,故意被分为确定的故意与不确定的故意 2、根据故意形成时间的长短,被分为有预谋的故意和突然的故意 3、根据犯罪故意产生的具体时间来分,可以分为事前的故意与事后的故意 4、根据行为的不同状态,分为积极故意和消极故意 5、根据侵害法益的后果状态不同,分为危险故意与实害故意 犯罪的过失与意外事件 一、犯罪的过失 (一)我国刑法犯罪过失的概念  过失犯罪主观心理方面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1、实际认识与认识能力相分离  2、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分离 (二)犯罪过失的种类——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无认识过失) 特征: (1)没有预见  a. 行为人有意识地违反自己的职责,并且认识到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本身以及这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其他结果,而没有认识到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 行为人不仅对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没有预见,而且对行为本身也没有认识,即行为人无意识地违反了自己的职责 (2)应当预见  a.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预见的责任  b.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行为人也能够预见 (3)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原因是行为人的疏忽大意 2、过于自信的过失 (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