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皖南传统民居被动式节能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皖南传统民居被动式节能技术

浅谈皖南传统民居被动式节能技术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各地民居建筑在和自然的不断抗争和适应过程中,总结出了与当地环境和谐共生的一套被动式节能技术。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民居形式中,遍布于蜿蜒逶迤的皖南山区的明清传统民居村落建筑群, 在我国建筑史上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以其别具一格的风貌展现了古徽州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观念。本文选取江西婺源传统民居代表——具有“理学渊源”之称的大理坑村作为研究对象,对蕴含其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民居、被动式节能、生态观念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all over China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constant struggle in nature and adaptation process, summed up in harmony with the local environment of a passiv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these complex forms of residential, throughout its meandering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raditional residence village buildings, in Chinas architectural history writing under a brilliant page, to have a style of ones own style shows the ancient people of Huizhou deep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concep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Jiangxi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Wuyuan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o-Confucianism origin of Dali ken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urther research on passiv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ntained in it.   【Keywords】residential, passive, ecological concepts   1.引言   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大地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同时,它也是传统文化积淀最厚重、人类智慧结晶表现最直接、给人感受最亲切的人居场所。江西省婺源县坨川乡大理坑村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以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对当地文化的传承性、对生态观念的应用性而著称。   2.大理坑村民居概述   2.1地理环境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大理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北部,北界与安徽省休林县相接,南距婺源县城紫阳镇五十公里。村落地处侵蚀构造中底山区,四周重峦叠嶂,高湖山、双坦尖、九阳凹山等千米??上的山峰比比皆是,形成绿色屏障。而古村落就像是一个藏在深山里的珠宝。   2.2 气候   婺源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境内山峦起伏,走向不一,由于云雾、雨日较多,高山挡光,林木蔽荫,使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1.5米/秒。大理坑村处在这样大的气候条件下,决定了当地民居建筑的特点——粉墙黛瓦、烽火马头墙、小桥流水人家。   2.3 历史沿革   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百年来这偏僻山村,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大理坑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 “官厅”、 “天官上卿”、 “尚书第”、 “司马第”、“诒裕堂”、“云溪别墅”、“花厅”、“金家井”、“小姐楼”等等,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3.大理坑村明清建筑的平面形式   3.1村落平面布局形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