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思考题1如何区分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课件
思考题:
1.如何区分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2.应激相关障碍与神经症的区别?
3.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特征是什么
4. PTSD的心理治疗方法
5.什么是心理危机和危机干预?
6.危机理论的发展
7.危机干预模式有哪些?
8.危机干预技术和策略?
第十三章 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影响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生活处境
※个体易感性
※社会文化因素
与神经症区别:疾病的产生是否完全有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
一、急性应激(反应)障碍
(一)概念:急性应激反应又称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会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本病预后良好,一般可在几天至一周内缓解。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
(二)致病因素
三类:*人为灾难
*自然灾难
*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事件
流行病学情况:
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14%;
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
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
(三)临床表现:在CCMD-3中,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表现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轻度意识模糊。
2.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3.表现为混合性且常常有变化的临床相:除上述两种表现外,常有变动的混合性临床表现。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 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排除标准] 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四)治疗
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1.心理治疗: 应力争在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病人交谈。同病人分析发病经过,进行解释,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如何消除刺激。同时给予有力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缓冲病人的创伤性反应,使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帮忙患者建立自我的、有力的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发挥个人的缓冲作用,避免过大的伤害;
2.环境治疗: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消除创伤体验,加速症状缓解。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
3.药物治疗: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适当的药物可以时患者症状较快地获得缓解,便于心理治疗的开展和奏效。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剂,以延长生理睡眠,加强内抑制过程。常用药物有焦静安定,舒乐安定,水化氯醛等,要注意不可过量或长期应用。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流行病学的研究: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统计, 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58%,女性约是男性的2倍。德国研究结果为人群总体患病危险性仅为1.3%,而阿尔及利亚研究结果显示高达37.4%,同时PTSD患者的自杀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
一般说来,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应激事件所致PTSD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的儿童会患PTSD,且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受伤更易罹患本病。幼年遭受躯体或性虐待,10~55%的患者成年后患PTSD,50 ~ 75%儿童PTSD患者症状会一直延续到成年。
青少年罪犯中,PTSD的患病率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
另一项对海湾战争的3000住院士兵研究发现,有13%的士兵患有PTSD。
Goenjian等调查了1988年美国斯巴达克地区地震后的582名受灾者,74%患PTSD,22%患抑郁障碍。
Conlon等研究40名交通事故后有轻微外伤的住院患者,一周后约75%患者主诉有强烈的精神痛苦,3个月后19%诊断为PTSD,时点患病率为9%,著者同时指出,交通事故后患者地早期精神痛苦严重程度、老龄、外伤严重程度等是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校级小课题研修手册).doc VIP
- 广东2024年11月广东省四会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开招考4名政府雇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高二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课件(人教版2019).pptx VIP
- (2024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导数专题之极值点偏移 课件.pdf VIP
- 富士伺服电机ALPHA5-smart用户手册(全).pdf
- 局放及定位基础.ppt VIP
- 2024燃气物联网NB-IoT智能表的安全芯片检测技术规范.pdf VIP
-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T_CBMCA 015-2020 陶瓷岩板产品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