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大一分校在屯留故事
抗大一分校在屯留故事
1938年12月1日,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屯留县东故县村成立了抗大第一分校(对外称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任命何长工为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为副校长,韦国清为训练部长、黄欧东为政治部主任。并决定一分校党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为:书记黄欧东,委员何长工、周纯全、韦国清、刘浩东。一分校的干部和学员,除在晋东南当地招收的400多名外,其余2000多名来自驻甘肃庆阳的抗大、驻陕西洛川的抗大等5个单位。
一分校全体学员,于1939年1月3日出发,东渡黄河,于1月21日到达目的地──屯留县东故县村,全体学员分散居住在东故县村周围的10余个村庄内。
1939年2月23日,在东故县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朱德、左权前来参加开学典礼。大会上,朱德作了《敌后形势和斗争》的报告。
全校编为7个营、29个队,后来增加为九个营。第一营至第六营主要培训军政干部;第七营为特科,培训机枪、工兵、炮兵、防化等专业军事干部。
由于日军分9路围攻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7月6日下午,抗大一分校在东故县村召开纪念华北沦陷二周年暨抗日誓师大会后,于当晚向太行山南部转移。
吃嘴
“那些八路军女兵可好哩,她们特别喜欢小孩,经常给小孩好吃的。哎哟,那些日本兵,带着小尖尖帽,个个是孬种,想打谁就打谁,想杀谁就杀谁。”提起当年的抗大一分校,从岗上村嫁到上村镇辛西村81岁的郭小香老人非常激动。
据她回忆,1939年春节后,女生队队部(现周景堂兄弟院)大门前搭起松枝门,挂上红灯笼,女生队的学员穿着崭新的军装,佩带着十八集团军的袖章,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屯留县岗上村有个习俗,春节后,老百姓家家请新娘子吃饭,称为“吃嘴”或“请媳妇”。女生队入乡随俗,决定在春节期间请新媳妇“吃嘴”,借此开展拥政爱民宣传活动。当年全村娶回20个新媳妇,女生队向村子里发了20张请帖,请了新娘子加陪伴儿40人。在八营营部的两进四合院内,摆了六个大方桌和20多条长板凳。当时生活条件很困难,每桌两盆猪肉,一盆土豆红烧豆腐,一盆洋白菜炒粗粉条,每人一斤大白馒头。上午10时,新娘子和陪伴儿一双双、一对对,打扮得花枝招展,陆续来到院子里,指导员邵黎和副队长刘抗率领女学员列队欢迎客人。每桌有两个女学员作陪客,热情地为新娘子夹菜、递馒头,军民一家人,吃菜、用饭都不客气,大家吃得非常高兴。席间有说有笑,妇女之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女学员说:“军民要团结,八路军离不开老百姓,希望你们做婆婆的思想工作,让儿媳妇参加村里的妇女识字班,支持八路军,共同打日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好过太平日子。”新媳妇们说:“你们这些女兵真好,每天帮咱打扫院子、挑水,真是军民一家人啊。”
捆媳妇
抗大一分校在岗上村居住的半年时间里,女学员们经常帮助当地女青年识字学文化。原籍河南、逃荒来到岗上村的女青年田明才,是村民石有根的童养媳,她经常参加女生队办的识字班,受女学员的影响,决心参加八路军,誓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国。于是她跟丈夫有根商量,谁知有根因为家贫,怕失去妻子难以再娶,所以坚决不同意,但是他也自知拗不过她。女生队撤离岗上村时,有根就用绳子把她结结实实地捆在屋里。田明才见来硬的不行,就闭上眼睛佯装服软的样子。丈夫见此,这才放下心下地干活去了。丈夫一走,她想尽一切办法挣脱了绳子,直奔女生队撤离的方向追去。她多方打听,日夜兼程,终于在壶关县神郊村找到了一分校女生队,毅然加入女生队,成为一名八路军女战士。
号房备粮
抗大一分校在屯留县东故县村成立后,八路军总部决定将校直属队安排到屯留县岗上村。县政府6人小组深入岗上村,在抗日村长、地下党支部书记周文宪的配合下,挨家挨户号房,为抗大一分校师生安排宿舍和教室。屯留县东半县各村村长负责为抗大一分校师生筹备粮食,运送玉米、谷子、大豆、小麦的车辆,源源不断地从屯留各编村走进岗上村,粮食由村长周文宪负责看管和发放。村民周文英家有磨坊,碾磨齐备,筛面粉为脚蹬的半自动化机器,加工粮食面粉效率较高,营部决定由周文英负责加工粮食。周先景是位头脑精明的农村商人,营部决定由他负责购买蔬菜、油、盐等调味副食品。
“抗大一分校在晋东南的半年时间,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刚到达驻地时就受到八路军总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慰问,每人发毛巾一条,肥皂一块,铅笔一支和本子一本,这些东西在陕北是没有的,每周还能吃一顿白面馍和大块的猪肉。到节日就更好些了,我记得‘七七’抗战二周年纪念日时,会餐不仅有红烧肉,而且还有油炸鸡蛋。”这是抗大一分校学员雪帆在《幸福的回忆》中的一段回忆。
大绅士送女去抗日
送女参军到岗上,
牛烺不怕贼老黄。
木兰自古在书中,
而今就在咱本乡。
这是当时群众对牛烺送女参军抗日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