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米勒作品艺术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米勒作品艺术形象

浅析米勒作品艺术形象   【摘 要】在西方艺术史上,以农民形象和农村生活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画家并不多,米勒是其中一个,在艺术风格开始激变的十九世纪,米勒的作品似乎赶不上潮流。他没有追求光与色的强烈效果,相反使用极其概括,简化,甚至有些丑陋的形体和朴素的色彩去真实的表现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情景,塑造了许多成功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巴比松画派;米勒;农民;艺术形象   19世纪30-70年代,枫丹白露森林的小镇巴比松吸引了许多画家,他们在哪里看到与那时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到逃离闹市的惬意,又与不远的巴黎保持接触,了解美术动向,画家陆续来此定居作画,形成画派—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反对学院的闭门造车,厌倦矫揉造作的绘画趣味,主张走出画室直接面对大自然写生,描绘充满空气和生命的大自然景色,研究光线和大气对绘画的影响。给画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也塑造出很多出色的艺术形象。   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之一,也是巴比松画派画家之一。提起他,人们立刻就会想起他塑造的那些深入人心的农民形象,这些农民艺术形象已经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感染者后背的艺术家和普通的观赏者,他也因此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农民画家米勒”。   一、艺术之源   吴冠中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对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我总是怀着强烈的欲望想了解他们的血肉生活,钻入他们的内心去。所以,我想,如果想要认识这个画派,米勒的作品,最好去了解米勒的生活。   1814年,米勒出生在诺曼底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乡临海,土地贫瘠,不付出辛勤的努力急难以解决温饱,所以童年的艰苦生活对后来的绘画生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相间的新鲜的空气美丽的原野和淳朴善良的乡民给米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一生都钟情于脚下的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农民米。因为他曾与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分享着他们的喜悦悲伤,这种情感使他一生都与农民和土地紧紧地联系一起。1837年,米勒来到巴黎,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训练。但是他不满于学院派的死板教条式的教学方式,经常去卢浮宫向大师的作品学习。1849年,米勒定居巴比松,在这里完成了他所有的重要作品,度过了他艰苦而辉煌的一生。巴比松除了有迷人的景色和米勒钟情的乡村生活外,还有一大群和他志向相投,痴迷于艺术的朋友们。他们有卢梭,柯罗等。他们经常一起讨论艺术,一起画画。但是米勒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每天去感受生活,靠农活养家糊口,用画笔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他笔下的农夫并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的贫困者,衣衫槛楼,肌肤黝黑,佝楼的身躯,粗大的手掌,这便是米勒的美学,这便是米勒要为之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法兰西农民的形象。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的民族,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   他的好多作品家喻户晓,用朴素的方法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塑造了现在的名画作品如:《播种者》、《牧羊女》、《拾穗》、《晚钟》、《扶锄的男子》、《喂食》、《春》等一些的艺术形象,他从不虚构画面的情景,每一幅画都是从耕耘着、放牧、劳动着、生活着的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中来的。   二、主要作品艺术形象赏析   《播种者》时间:1850年;101×82.5 CM;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苍凉的麦田里,播种者阔步挥臂,撒播着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正是一幅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   这幅画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们在播种者那充满韵律感和强有力的动作中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但当时的进步人士却有不同的反映。作家雨果从这幅画中看到对人民创造力量的赞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文艺评论家戈蒂叶说这个形象是用播下种子的土地的泥土画成的,太真实了。画家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概括地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所以荷兰画家梵高评述说:“在米勒的作品中现实的形象具有象征的意义。   米勒从来没有画过农民反抗的场面,这也许是由于他的温厚的人道精神中含有宗教情绪的缘故。但他画的胼手胝足,粗衣陋食的劳动者的形象,实际上对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上流社会就是一种抗争,虽然这种抗争是较温和的。人物形象简洁概括,具有雕塑感,给人以苍茫沉寂,质朴凝重的艺术美感。   《拾穗者》时间:1857年;油画;巴黎卢浮宫收藏。   《拾穗者》是米勒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这幅画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