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陕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战略选择
浅谈陕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战略选择
摘 要: 陕西南部三市拥有较为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但也受到经济水平、行政区划、专业人才、发展矛盾等因素制约。发展生态旅游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以竞合模式为动力促进区域合作、以人才培养为后劲提高区域软实力,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赢”。
关键词: 生态旅游; 陕南地区; 战略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3-0119-0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部局,这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预示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加速,这既给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生态旅游(Ecotourism)”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在国际性环境保护浪潮中产生,到了90年代,被公认为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基于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保护,强调在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旅游开发和适度的旅游活动[1],其发展的模式、规模及速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并受其制约[2]。一方面要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放在第一位考虑,重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和维持措施,如生态旅游区要实行功能分区管理和旅游容量限制原则;另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联合国将2002年确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同年5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中国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环境旅游年”,是展开全国性的生态旅游的标志性事件[3]。陕西南部商洛、安康、汉中三市在“陕南循环发展”理念和路径指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08年底和2009年初,陕西省启动秦岭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按照规划统筹、环保为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建设国内一流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对千里秦岭的旅游空间与产品布局进行了高品位统一策划和规划,“山水秦岭”口号的提出,为陕南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和突破,基于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生态陕南、秀美陕南、富裕陕南、安全陕南的有效途径。
一、陕南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区位优势。陕南包括从西到东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人口约895.3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面积约6.96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资源的三分之一。北接关中平原,南邻巴山蜀水,西依陇南山区,东靠中原大地,有汉江、丹江、嘉陵江等水域和秦岭山脉横贯,与中、西部相关省市穿插相接的地域边缘特征,形成了行政区划交错契合的特殊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意义,区域本身又与以湖北、河南为代表的中原经济区域和以重庆、四川为代表的川渝经济区域毗邻,又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部分主体和辐射带动区域,桥梁纽带和区域网络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明显。相对于关中文物古迹旅游优势、周边省市地域文化优势,生态旅游在陕南这个独特的地域中能够形成与其互补之势,完善这个领域的旅游产品结构,可实现“多赢”。
2. 资源优势。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环境,还包括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缘文化。陕南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理自然单元,具有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状况的共性特征,兼具以上两方面因素。商洛出产的丹参、柴胡、桔梗等大量名贵中药材质优量大,以“商山无闲草,遍地多灵药”驰名,安康拥有桦、珙桐、七叶树等我国稀有和独有树种,被称作“物种基因库”,陕南野生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药用成分高,是我国中药材的最佳适生区之一。这里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为熊猫、朱鹮、金丝猴、猕猴、羚牛等珍贵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条件。地域文化兼具秦文化之刚阳和楚文化之柔美,商洛商鞅封地的传奇、汉中汉室奠基的荣耀让这里与关中历史产生共鸣,强烈地吸引旅游者探寻盛世文化的源泉。商洛花鼓、汉调二簧、紫阳民歌、端午赛龙舟等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给生态旅游发展增添了深厚内涵。
3. 发展优势。陕南三市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在不断探索经济发展循环道路,陕西省加快陕南突破发展的决定,以及对三市核心功能的定位,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秦岭最美是商洛”、“水韵汉中”、“自然安康”等生态旅游品牌的逐一打响,让陕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