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父与子》教学实录及反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中父与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地震中父与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思路】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筛选出能触动学生思维激荡的教学生长点——“父亲在废墟中独自挖掘38小时”这一令人感动的场景,“重锤敲打”,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足、悟透、说深、读够,直至学生的心与文本融为一体,让文中父亲伟大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   【教学片段实录】   在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后,根据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来体会父爱,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书,做批划,然后朗读,谈感受。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两句话?   生:这一句话是父亲的外貌描写,我读了之后,心里很感动,因为父亲太辛苦了。   (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师:同学们,这位父亲挖了36个小时,有谁知道36小时到底有多长?   (生愣了一会儿,然后纷纷推算。)   生:36小时是两天一夜。   师:同学们,在这期间我们可以吃几顿饭?睡几个小时的觉?   生:我们可以吃好几顿饭,可以美美地睡一觉。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这36个小时里父亲是怎样挖掘的吧——(动情描述)在这连续的36个小时里,父亲会是怎样的挖掘——他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双手恐怕早已被瓦砾磨得血肉模糊……经过36个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生动情地读这两句话)   师: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生动情地齐声朗读)   师:为什么课文写“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而不是直接写上“36小时”?   生:这样写,使人感觉时间很漫长。父亲一个人在废墟中挖了很长时间,我感到他实在是太累了。   师:你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生深情地朗读,他把“8”“12”“24”“36”读得很重,而且语速越来越慢。)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到一位父亲独自坐在废墟上,用双手拼命地刨着瓦砾,他的手都已经血肉模糊了,连瓦砾上都洒上了斑斑血迹。   生:我看到废墟中的碎玻璃、铁钉时不时扎进他的手上,他的腕上,他的胳膊上,他的膝盖上,可他丝毫没有注意,仍旧在那儿——(学生哽咽了一下)在那儿挖。   生:我看见父亲的头发乱蓬蓬的,腮上的胡子也乱蓬蓬的,脸上都是黑乎乎的,血水、汗水和灰尘把他的本来面目都遮住了,只剩下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了。   生:父亲一边拼命地刨着,一边紧张地念叨着:“阿曼达,我的乖儿子,等着我啊!坚持住啊!”   (生坐下去后便俯在桌子上哭了)   师: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   生:没有!   师:因为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儿子在等着我”的念头让这位父亲变得多么了不起啊!同学们,咱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伟大的父亲吧!读——   (课件再次出示描写父亲的两句话,生很深情地齐声朗读这两句话。)   师:假如这位被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人就是你的父亲的话,你会怎样来读这段话呢?   (几名学生含泪朗读)   师: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两句话,让这位伟大的了不起的父亲形象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生全体起立,齐声朗读,激情到达了最高潮。)   【解读与反思】   这堂课上得很感人,最后好多孩子都哭了,这验证孩子们已经走进文本,情感的水面荡漾出一圈圈波纹……   一、抓住重点,长文短教   我将目标锁定在“父亲在废墟中独自挖掘38小时”这一令人感动的场景。倾注真情,重锤敲打,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反复诵读,反复品悟描写父亲外貌、神态、衣着的词句,让父亲伟大的人格力量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而对非重点处则如清风拂过,使得“长文”能“短教”,又不失其“火候”。   二、诱发想象,体味形象   如何让父亲的光辉形象从文字中跳跃出来,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呢?我用深情的朗读和丰富的语言,引导孩子深入想象: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象:父亲用伤痕累累的双手不停地搬着一块块沉重的砖块、钢筋……听着学生的这些描述,我非常感动,我知道这是他们用心在读啊!   三、移情体验,感悟父爱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在废墟上挖掘深埋在废墟下的你,你会怎样来朗读这段话呢?通过创设情境,移情体验,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这是多么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父亲!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感人肺腑。   四、激情导引,深入情景   我始终饱含着激情,用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