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中“在水一方”母题及意蕴探寻.docVIP

《蒹葭》中“在水一方”母题及意蕴探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蒹葭》中“在水一方”母题及意蕴探寻

《蒹葭》中“在水一方”母题及意蕴探寻   南京市2012年中考卷第1题要求用诗文原句填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________。”为什么《蒹葭》一诗中的这一句会引起这样的关注呢?可能有命题人的独特构思。对照教育部颁发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还发现,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的诗歌篇目增加了14篇,其中就有《蒹葭》。   作为篇章的首行,“伊人”“在水一方”言简义丰又是如此耐人寻味,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我们来细读一下这首诗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我们发现,这首诗中包含着一个文学母题,即“在水一方”,也有人称之为“秋水伊人”。“伊人”译成白话就是“那个人”,这个“伊人”在和抒情主体之间的距离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性,而且在性别方面也不能对“伊人”做出具体明确的判断,这同样增添了诗歌母题的模糊性、朦胧性特质。这种模糊性、朦胧性正是“在水一方”母题的本质意蕴,诗歌也往往因此让读者产生无限的多义性和丰富的联想,从而增进了其美感。   何谓“文学母题”呢?所谓“文学母题”,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有一种单一要素,如情景、主旨、事件、人物、意象,可以作为扩展叙事、形成新的文学作品的基础,称为母题。为什么说“在水一方”是文学母题呢?因为综观诸多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在水一方”的“伊人”有着经久不衰的文学佳话和文学传统,从而让它不断衍生,并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在汉代焦延寿《焦氏易林·屯之小畜》中就有着这样类似的描述:“夹河为婚,期至无船。摇心失望,不见所欢。”从中可以看出一位恋人隔着条河婚嫁,时辰到了还没有船来。她心神不定地期盼着远方,可是还是看不见自己所爱的人到来 ,最终满怀失望之情。短短16个字就写出了对“伊人”的期盼心理,甚至让读者想象到这位恋人的张望、焦急乃至最终失望的神态。但是“伊人”究竟是什么样子?“伊人”有什么身世和经历?都无法判知,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因而,这样的文学意蕴是无穷深厚的。《蒹葭》一诗,用凄清的秋景,来渲染冷寂落寞的气氛,用宛然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即的“伊人”来表达空灵悠远的意境,用道路艰险漫长曲折的特点,辅之以重章叠唱、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来烘染出探寻者的怅惘迷茫之情。从而使得诗作文学意蕴十分深远厚重,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代痴迷的读者。   这种“在水一方”的“伊人”之美在东汉文人的《古诗十九首》里也有所体现。《迢迢牵牛星》一诗就这样描述“伊人”在“在水一方”之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这首诗中,诗人给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赋予了神话的色彩,诗人写天上一对被“清且浅”的银河隔开的夫妇牵牛和织女,写作视点却在地上人间。诗人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富有美感的悲情和离别之苦。有人评论说“‘一水间’可望不可即,此距离最妙;远则邈不可见,近则略无美感。‘盈盈一 水’遂成阻隔两情之象征;‘不得语’谓眺望亦是一种语言。”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 《无题》一诗中描述了离别相思之苦,也表达了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人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想象与美好祝愿表达了对于“在水一方”的心上伊人求之而不得的痛苦和深情。其中有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李商隐十六七岁的时候投奔洛阳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在如此盛大的牡丹花会上李商隐与一位柳枝姑娘邂逅了。才子佳人,一见钟情。花会以后,两人都打听到对方的姓名和身份,柳枝姑娘是当地富商的千金,李商隐是节度使的客居诗人。他们偷偷地约会,但是每一次都很不容易,虽然见面很难但爱情依然是甜蜜的,每一次约会李商隐都会给柳枝写一首诗,姑娘把它们放在枕畔,枕着它们入睡。一转眼两年过去了,柳枝姑娘被父母许配给了一个有权有势的王侯。最后一次约会,从此两个人就将今生同世也恍若隔世了,绝别时最后一次写给柳姑娘的就是这首《无题》。 源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诗人的慨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表现的凄恻情怀与美好期许正是他对于“在水一方”佳人的一往情深的思念的体现,与源自《诗经》以来的文化积淀悄然相合。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一代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时作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