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关系角度看作文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人”“文”关系角度看作文教学

从“人”“文”关系角度看作文教学   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在当代中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触动人心的情感,很难沐浴到情感的雨露,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们的情感是丰富的,想象是多彩的,一棵草、一朵花都会引起他们无限的感慨;一句批评的话,一段感人肺腑的语言,会使得他们泪水涟涟、思潮翻腾。可是,那么丰富的情感、那么缤纷多彩的心灵世界却在一些同学的笔下变得僵硬,死气沉沉”。可以说这是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在农村中学更为突出。那么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我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八年了,身边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作文教学与实际写作其实是两码事,只要看看学生的随笔和教师自己的文章就知道了。有人主张学生作文不等于文学创作,因而这种现象是合情合理的,我也深以为然。但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却发现学??对这种为迎合考官口味的作文写作恨之入骨,对文学性质的写作却情有独钟。那么,问题出在哪呢?我私下认为:现在的作文教学过分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研究,忽略了作文的主体——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以下方面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系。   一、做人是写作的一个基础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又曰:“■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听其言,读其文,因以窥其心,而知其人。”那么,怎样才能不为■辞、谣辞、邪辞、遁辞,使其言之无所蔽、无所陷、无所离、无所穷呢?这自然要“配义与道”,养得胸中之浩然正气,如此,则方能至大至刚,自然不致流为■辞、谣辞、邪辞、遁辞。欧阳修也曾说:“大抵道胜则文不能而自至也。”我认为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人格的高下直接影响文章品味的高下。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教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作文”,讲求提高人格修养和思想认识,并以真实为基础来写作。   二、写作是人的一种内在的需求   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还是巫术说,都承认文学是人的生命需求和生活需求。著名的教育家孟宪承说:“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说话作文,本是为着有种思想和感情,必要向人表白才用语言和文字的工具来表白的。”又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生活中有所体验和感悟,自然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冲动,或用嘴表达,或用笔书写,或寄之于丹青,或托之乎音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写作也是表达这种欲望和冲动的普遍形式之一。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写作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写作要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要有生活气息。   三、文章是人的一种外在表现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说:“文如其人”。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都应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我们了解一个作家,主要应从他的作品去窥视他的内心世界。比如鲁迅、郭沫若等人,我们总是从他们的文章去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如果文章不反映自己真实的东西,那多半是“言不由衷”或“胡编乱造”,从中也可以窥视作者的为人之道。因而,从文品看人品,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教学生以真实性为前提,为自己写作,写自己的文章,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   四、作文和做人相互作用   当人与文章有机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与文通过内容产生教化作用,互相促进,而最终使人格与文章都有所进步;反之,则人格与文章都陷于沦丧。本文阐述做人是作文的基础时,已涉及提高人格修养对于写作的促进作用,此不赘述。关于作文促进做人,可以从柳宗元处得到印证。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自己为作文而修身的事:“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驰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以此作文,何文不善?以此为学,何学不成?以此行事,何事不就?   现如今的作文教学可以称为人文分离的作文教学,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不能在文中得以体现,文章必然因之而失色;而在文章中虚假成风,学生不仅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虚假的性格。   五、现行作文教学中的弊病和改正措施   (一)缺乏真诚性   有人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但现在学生的作文胡编乱造、严重抄袭的现象非常突出,有学生为得高分竟然让父母“双亡”来感动他人。虽然分数在赞扬中上升,但人格却在虚假中沦丧。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以随笔写作为主,指导学生“大胆讲真话,倾情做文章”,引导他们摒弃那种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故作老成、任意拔高的文风,而代之以尚真的、健康的、多样化的文风。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我惊喜的发现有些学生真实的自我复活了,文章中流出了鲜活的青春诗行:有美好的、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和情怀,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