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格超越特质及美学启示.docVIP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格超越特质及美学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格超越特质及美学启示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格超越特质及美学启示   内容摘要:《世说新语》是一部全方位反映魏晋士人人格形象的“原生态叙事”式的经典著作。魏晋士人以一种超物质实用功利、超世俗礼法常规、超现实生存困境的审美态度待人接物,建构起一种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人格美范式,对于我们克服人为物役和人的异化,培育具有诗性精神的审美人格和诗意栖居的生存智慧是极为宝贵的思想参照。   关键词:《世说新语》 魏晋士人人格 超越特质 美学   《世说新语》是一部全方位反映魏晋士人人格形象的“原生态叙事”式的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的精神人格、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指出:“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也就是事外有远致,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或哲学的美……”i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一文中指出《世说新语》是“中国的风流宝鉴”,并认为“真名士”的“真风流”的构成条件有四,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汤用彤先生亦云:“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向往为精神之境界,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之相对。”ii这些论述都明确揭示了魏晋人格的超越特质。魏晋士人以一种超物质实用功利、超世俗礼法常规、超现实生存困境的审美态度待人接物,建构起一种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人格美范式,对于我们克服人为物役和人的异化,培育具有诗性精神的审美人格和诗意栖居的生存智慧是极为宝贵的思想参照。   一.超越物质实用功利   任何具体的个人都是世俗之人、现实中人,都有肉体凡身,都有基本的生理和物质方面的需要,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衣食住行性等日常俗务而存在,但人可以通过审美超越摆脱肉身的束缚和物质实用性的限制而达到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魏晋时代是一个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精神自由、思想解放、审美意识觉醒的时代,很多士人都摆脱了物质实用功利的束缚,采取审美的人生态度待人接物。试看《世说新语》中的记载:   孙绰??了《遂初赋》后,在畎川筑屋住下来,自称已到知足的境界。他在房舍前种了一株松树,经常亲自培土侍弄。高世远当时是他的邻居,对孙绰说:“这小树倒是楚楚可爱,只是永远不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啊!”孙绰说:“枫树、柳树虽然有两臂合抱那么粗,又有什么实用价值呢?”iii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辛苦了一整夜,到了戴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了,人们问他原由,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iv嵇康虽然家贫,但他为人打铁却从不收取钱财,如果有人以酒肴作为酬劳,他便会欣然接受,并拉着人开怀畅饮。v阮孚爱屐,经常自己制作,有人前往阮孚的住处拜访他,看到他边给木屐上蜡,边感叹道:“不知一生能穿几双木屐!”神色闲畅。vi孙绰、王子猷、嵇康和阮孚的为人处事态度,都具有鲜明的超实用功利特性:孙绰在斋前栽松树,本来就不为实用,他只是喜欢松树的美好姿态和四季葱茏的色彩,不关心其能否成材,他还指出,粗大的枫树和柳树,其价值也主要在供人观赏,而不是对人们有多大实际用途;王子猷雪夜访友,全凭一时兴起,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因而见不见戴已无关紧要;嵇康锻铁,不为生计,图的是与亲朋旧友一起喝喝酒、聊聊天的快乐;阮孚制作木屐,不是为了自己穿用,是在享受那份悠闲自得。   超越实用功利,是审美体验的本质特征。超越实用功利,并不是说完全不含实用功利,而是指超脱当下的实际的利害关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心灵上的愉悦,即康德所谓的“无目的的目的性”、“无利害而又产生愉快”。在美学史上,康德第一次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审美心理的一系列矛盾或二律背反现象。康德认为,“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如果这形式是没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到的话。”vii “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一个这样的愉悦的对象就叫作美。”viii在康德看来,审美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为狭隘、具体的实用功利(外在的目的)服务;却又符合目的性,能唤起一种适合主体理解力和想象和谐活动的主观合目的性而生的情感愉快。审美愉快不同于生理愉快和道德愉快。生理愉快和道德愉快都与对象的存在有关,都与主体的利害和欲望有关,而审美乃是超脱了任何(包括道德的或生物的)利害关系,对对象无所欲求的快感。“如果从个体生存的角度来说,‘无目的性’就是非物性,非外在性、非现实性,‘合目的性’就是与个体生存的某种内在要求相契合。因此,审美根本是为了人自身,为了开创生存的心灵自由空间。”ix魏晋士人以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审美的态度来待人接物,日常生活由此化俗为雅,情趣盎然,个体的生存于是自由自在,充满诗意。   王子猷喜欢在宅院里种竹,就是暂时借住别人家的房子,也要叫人栽种竹子,有人问他:“既是暂住何必这么麻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