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牙痛_2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牙痛_2课件

牙痛 陈仓区中医医院 李岁奎 【概念】  牙痛(toothache)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 【病因病机】 手、足阳明经脉分别人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 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齿不洁,垢秽蚀齿而作痛者。因此,牙痛主要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 【辨证】 主症 牙齿疼痛。   牙痛甚烈,兼有口臭、口渴、便秘、脉洪等症,为阳明火邪; 痛甚而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症者,为风火牙痛; 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口不臭,脉细或齿浮动者,属肾虚牙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合谷 颊车 下关   配穴 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 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者,加太溪、行间。   操作 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3分钟。配穴太溪用补法,行间用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方义 合谷为远道取穴,可疏通阳明经络,并兼有祛风作用,可通络止痛,为治疗牙痛之要穴。颊车、下关为近部选穴,疏通足阳明经气血。 体针(之二) ??? (一)取穴 ??? 主穴:分2组。1、冲阳、颊车;2、合谷、下关。 ??? 配穴:太阳、昆仑、内庭、太冲。 ??? (二)治法 ??? 主穴为主,上牙痛针第一组,下牙痛针第二组,止痛不理想时加配配穴1~2穴。颊车、下关直刺深刺,使针感向齿根传导,太阳以45度角向齿根缓慢捻转进针,深至1.5~1.8寸;合谷、冲阳、内庭、针尖向上,以“气至病所”手法,促使针感往病所方向传导;昆仑穴,针尖斜向外踝前缘刺入,深3~5分;太冲捻转进针,深约0.8~1寸。上述穴位得气或感传后,均采取捻转结合提插法运针2~3分钟。捻转频率100~140次/分钟,角度150~180度左右,提插幅度0.5厘米,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然后留针20~40分钟,每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 共治疗975例,有效率在94·1~100%之间。其中“气至病所”者效果显著优于气不至病所者[2~5]。 ? 体针(之三) ???? (一)取穴 ??? 主穴:液门。 ??? (二)治法 ??? 一般仅取患侧,效不显时加取对侧。令患者正坐,自然握拳放于治疗桌上,在手背四、五指缝尖上方约0.5厘米处,避开可见静脉,取28号1.5寸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1寸左右,捻转提插以得气为度:局部酸、胀及有触电感向臂肘放射。先刺患侧穴,留针15分钟,如疼痛仍未显减时,加刺对侧,留针20~60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稍压针孔片刻。每日1次。 ??? (三)疗效评价 ??? 以上法共治各种牙痛病人385例,结果显效303例,有效7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9%[7]。 体针(之四) ??? (一)取穴 ??? 主穴:手陷谷 ??? 手陷谷位置:在手背第二、三指掌关节后的掌骨间,二、三掌骨小头后方陷中,握拳取之。 ??? (二)治法 ??? 选患侧穴位,局部消毒,以1寸毫针,针尖向腕斜刺入穴位,进针3~5分,针刺手法用重提轻插,配合吸气时针,呼气时提针的泻的手法,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一般治疗1~2次。 ??? (三)疗效评价 ??? 上法共治疗1200例,1次治愈1026例,2次治愈103例,总治愈率94.1%。 耳针 ??? (一)取穴 ??? 主穴:屏尖、面颊(或牙痛点)、三焦。 ??? 配穴:神门、口。 ??? (二)治法 ??? 一般仅取1~2个主穴,效不明显时酌加余穴。找准压痛敏感点后,刺入反复捻转,强刺激,留针30分钟,其间刺激2~3次。 ??? (三)疗效评价 ??? 共治155例,平均有效率93.5~96.7%[6,8]。 耳穴压丸 ??? (一)取穴 ??? 主穴:垂前、面颊、神门、屏尖。 ??? 配穴:颌、皮质下。胃火牙痛加胃、大肠;风火牙痛加内耳、枕。 ??? (二)治法 ??? 主穴取2~4穴,如效不显可酌加配穴。用王不留行子或绿豆贴压于痛侧耳穴,立即加以按压,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如痛不减,可加贴或改贴其他耳穴。尔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数次。隔日换贴1次,两侧耳穴交替使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 (三)疗效评价 ??? 共治69例,经用上法治疗后,基本痊愈3例(疼痛完全消失),显效56例(疼痛明显减轻),有效9例(疼痛缓解),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9,10]。 指针 ??? (一)取穴 ??? 主穴:肩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