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个案工作2012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个案工作2012ppt课件

个案工作议题1:为临终老人及其家庭提供的社工服务 一、死亡与临终的现实 二、老年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三、临近死亡前的心理活动 四、老年人对待死亡的心理类型 五、评估临终老人之各项需要及社工的任务 一、死亡与临终的现实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人们往往难以接受老化、疾病或死亡等的现实。要处理因死亡而来的伤痛,更是不少人一生中最大的难关。 老人去世,或者协助家人平复丧亲哀痛,都会时刻提醒我们死亡会迟早迟晚以同一方式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的事实;另一方名,社工或要替服务对象承受一部分丧亲、丧偶、桑友甚至是丧子、丧女的痛苦,死亡的焦虑因而成为老人服务中最显著的挑战。 害怕自己或自己所爱的人将会面死亡而产生的恐惧不安,可能会削减社工从事老人社工的意愿,甚至不会考虑以老人为服务对象。 二、老年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死”或者与“死”相关的各种字眼,似乎成了他们最大的忌讳,而且,好像跟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越大越害怕灭亡。于是,想尽办法远离疾病,也成了中老年人迫切追求的事。 统计结果显示:77%的老人“不害怕”死,17%的老人“有点害怕”死,6%的老人拒绝填写。 曾建国教授1991年对上海城市老年人生死观的调查数据比较接近,曾教授的调查结果:有74.9%的老人对自然死亡“并不害怕”,“有点害怕”的18.3%,“非常害怕”的为6.3%。 二、老年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一)惧怕灭亡是一种本能 从人的总称的进化来说,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惧,这并非是个缺点,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例如动物不了解火的特性,因此本能地会惧怕火,而这类对火的恐惧有助于它们逃离森林火灾。同样,当一个从来没见过相机的人面对闪光灯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退缩,尽管闪光灯是无害的,但这类千百万年保留下来的本能还是在起着作用。人死了,感知觉自然也就停止了,因此没有人知道灭亡以后是怎么样的。 二、老年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二)对未知的恐惧 对灭亡的未知,也是人们会对灭亡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对老年人来说,灭亡比年青人要近的多,因此对于一无所知的“另一个世界”的恐惧,自然也比年青人要多一些。 二、老年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三)孤独比灭亡更可怕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到老年,灭亡的机率开始上升。也许自己还算健康,但当每次同学聚会,去公司参加庆典,与周围同伴聊天时,发明自己昔时的同学、同事、老伙伴相继过世,难免不堪唏嘘。人也许不怕死,但是对于孤单和寂寞,没有人会喜欢。同样,从自己的角度来说,灭亡意味着和朋友、子女的诀别,如果家庭关系和睦,对彼此都念念不舍的,自然也会害怕灭亡将他们分隔。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灭亡带来的孤寂感,也是让人害怕灭亡的原因。 二、老年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四)情感转移 人是有想象力的动物,当人们从影戏、电视剧、新闻报道等节目中看到那些濒死者的挣扎、痛苦而发出呻吟、哀号……往往会想到“自己死的时候会不会也是那样子?”这类对痛苦的害怕,不免会转移到恐惧灭亡本身上。最后,就是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出发,进行一些简单的保健措施。 三、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 中国传统社会受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未知生,焉知死”、“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思想的影响,人们的生死观表现为“任命”、重生避死和积极入世以求超越死亡、寻得人生价值;西方社会受基督教“原罪”、“赎罪”思想影响,人们认为此生应尽量洗刷心灵、净化灵魂,以求死后灵魂能与上帝在一起,因此,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是永生的开始。 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医生伊丽沙白.库伯勒.罗斯通过对大量晚期患者的访谈及研究患者临近死亡前的心理活动,将濒临死亡的过程分成五个心理阶段:拒绝、愤怒、挣扎、沮丧、接受。 三、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 第一阶段:否认与隔绝 大多数患者无论是在一开始就被明确告知病情或是起初不明真相、随后意识到自己患有绝症时,第一反应往往经历否认这一阶段,产生不同程度的否认情绪,会在心里想:不,这不可能。否认是暂时的自我防御机制,它的意义在于抗击痛苦,帮助重拾自我,激发出其他的、稍平和一些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久就转为在一定程度上的接受态度。 「不可能是我,你们弄错了」、「不,那不是真的!」。 三、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 第二阶段:愤怒 当最初的否认无济于事,愤怒、狂燥、嫉妒、怨恨之情便开始出现,会自然而然的想:为什么会是我。愤怒的根源是由于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无法充分享受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等。常常把怨气撒在他人的身上。 三、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 第三阶段:交涉 、讨价还价 这个阶段其实即是与残酷的事实讨价还价、做交涉和拖延时间,自我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实现一桩心愿、完成一件自我的承诺。 「神啊!我如能病愈,以后一定要循规蹈矩做事….」。 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