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父亲赵望云艺术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季平父亲赵望云艺术人生

赵季平父亲赵望云艺术人生   赵望云和赵季平父子的名字,近一个世纪以来,先后蜚声海内外。赵望云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成名,被誉为平民艺术家,后开宗立派成为长安画派创始人;赵季平于20世纪80年代成名,是著名音乐家,被誉为“最具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   最近,笔者采访了著名音乐家、中国音协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他深情地讲述起父亲——长安画派创始人、著名画家赵望云“为生民立命”的艺术人生。   “苍头特起”的艺术前锋   思念是痛的,至深至远的思念更是我发自内心的痛。我已痛至花甲,痛满一头白发,蓦然回首,发现这样的痛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痛的时候,我闭上双目,用心语和父亲交流,此时,痛就是快乐,痛就是幸福。在西安自己家中,许多时候,我都经常一个人关在书房,和父亲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   父亲赵望云原名赵新国,1906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周家庄一个兼营皮行生意的农民家庭,自小对绘画等艺术有着天然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五六岁时,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统治被推翻,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到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父亲把乡下农民在庄稼地里欢庆的情景画了下来,贴在墙上。这是他的第一幅绘画作品,据说当时轰动十里八乡。后来许多人认为,就是这幅少年习作,奠定了父亲后来一生创作的追求——关注多难的民族和最底层农民。在亲戚资助下,1925年秋,父亲从乡下风尘仆仆赶到北平,先后进入私立京华美专和国立北京艺专求学,聆听齐白石、鲁迅等大家的讲学,豁然开朗。父亲虽居陋巷,但发奋绘画,同时不忘攻读艺术理论著述。后来,父亲结识了同学中经历相似、同样从乡下来北平追寻梦想后来成为画坛大家的李苦禅、王青芳、孙之儁、侯子步等画坛青年才俊。聚会聊谈中,这些青年学子对宋明以来奢靡的画风同声声讨,一声提议,同道呼应,他们组织成立了北平“中西画会吼虹艺术社”,致力于国画的革故鼎新,并编辑《吼虹月刊》,联合在北平举办画展,才名初露。   此时,痴情于绘画的父亲因生活困顿,不得不辗转寄身于北平西山名寺碧云寺,但依然作画??辍。父亲敏锐地注意到,北伐胜利,南北统一后,沉闷的故都北平出现一些新气象,他整天去周边采风,创作了《厂笛》《郁闷》《幸福梦》等关注现实的作品。1928年3月,他们在北平北海漪澜堂公开举办新作展览,父亲以接近现实和清新的画风开始受到画坛关注。美术教育家、画家王森然对父亲的画作格外欣赏。王森然当时正在《大公报》编辑《艺术周刊》,他约父亲写其两年来深入民间践行中国画改革的文章,并和数幅画作在《艺术周刊》上发表。这给我父亲以极大希望。   父亲回忆说,那时他在王森然的影响下,更加广泛地学习国内外进步文艺理论,并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艺术为民众服务的主张影响,眼界大开,认为中国画倘若囿于画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是没有前途的,他坚定信心,坚决走出象牙之塔,重回黄土地。他深入自己从小长大的乡下民间,逐渐形成“直接面对人生,切入劳苦大众的现实生活”的鲜明创作主题,确定以改革中国画的方法表现社会反映现实和人生的志向,以弘扬两千多年来文人儒士“为生民立命”的传统。   许多研究者认为,父亲这次“为生民立命”的艺术选择,开始奠定他后来在画坛开宗立派的基石。从1928年3月3日至12月28日,《艺术周刊》连续刊载父亲在田间地头的画作《疲劳》《地绩问题》《怅望》等二十七幅。这些作品,表现劳苦民众的苦难生活,给一向描摹所谓“阳春白雪”的国画界以极大冲击,受到社会各阶层和书画界同道们的关注,引起很大反响,父亲因此被誉为“苍头特起”之艺术前锋。“苍头特起”,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本意则为“与众异也”。父亲以卓然不同的画风,崛起于画坛,遂将姓名改为赵望云。   王森然以“僧岩”为笔名,在1928年6月9日的《大公报》刊发《群众画家赵望云》,再次向读者介绍我父亲。《大公报》于1928年10月26日发表冯玉祥将军的秘书魏瘦鹏的《赵望云与国民革命》一文,认为赵望云“提倡平民的人生的艺术,以推翻贵族的玩赏的艺术,在国画中实为革命”,对父亲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给予极高评价。   1932年,父亲在华北农家写生的画作结集《田园集》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集。   “三千画家之唯一”   “九一八”事变后,悲愤至极的父亲怀着深深的道义感,行走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深入农村民间旅行写生,以画笔记录贫苦百姓遭受的深重灾难,将自己的艺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1932年底,父亲应《大公报》之邀,为该报特约旅行写生记者,开始旅行写生。   怀天下之苦人,求笔墨之生动。父亲从最熟悉的河北农村开始,徒步行走,田野采风,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写生,再现农民的疾苦和呻吟以及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挣扎和呐喊,笔触苍凉而苦涩。从1933年2月至6月,整整五个月,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