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VIP

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阶段,高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但是相对应的志愿服务教育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文章通过揭示志愿服务教育内涵、分析志愿服务教育现状指出志愿服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据此构建推进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65-02   近年来,各高校志愿者工作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仍然存在持续性不强、行政色彩浓、教育维度单一等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教育资源丰富,教学体系完善,具备组织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教育的能力和条件,可有效推进志愿者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教育的现状及相关其对策。   一、志愿服务教育的内涵   志愿服务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志愿服务信念,锻炼志愿服务意志,养成志愿服务习惯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志愿精神教育是核心,助人为乐教育是重点,道德教育是基础。   二、志愿服务教育现状分析   我校志愿服务教育的现状总体乐观。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有强烈的接受志愿服务教育的愿望,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但持续性不强。由于目前学校的志愿服务在培训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志愿者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教育,一般少有的必要的培训教育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围绕相关服务项目的技能需求设计培训内容,很难拓展到人生成长与社会见识的层面,也缺少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需要的关注,导致学生理性参与不足,可持续性不强。   2.组织动员过于行政化。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一般是由校党委直接领导,各院共青团负责组织实施。在党委规划领导下,综合考虑学校实际和相关专业特点,由校团委制定志愿服务活动工作规范、政策和措施,作为全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统一指导标准。具体到各院系,则由其所在院系分团委组织实施,院系??班级学生共同参与。这种组织模式单向展开,纵向由上而下,逐级贯彻实施上层规划要求,导致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缺乏灵活性,活动开展完全依赖学校上级的组织规划,志愿者严格按照指导标准被动执行,容易产生依赖性和服从性,久而久之,志愿者主体性发挥受到限制,自发参与热情被削弱,必将导致效率低下、服务意识降低、创新性差等现象,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3.师资不足,教师缺乏专业性。目前我校志愿服务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师资队伍不足、缺乏专业性等问题。而志愿服务质量高下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虽然担任志愿服务教师的学生辅导员或者团干部尽职尽责,但由于缺乏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他们只能凭借自身工作经验和自身感悟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工作,其培训质量根本无法达到实际需求。此外,培训体系不规范,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也是制约志愿服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4.志愿服务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我校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及相关实践活动未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之列,志愿服务教育存在重理论研究轻实际践行的现象。作为一项公益性活动,志愿服务虽源于志愿者的自觉,但要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理论支撑。但由于志愿服务教育理论的先天不足,难以发现志愿服务丰富多彩的需求,亦缺乏把社会志愿服务需求转变为学校志愿服务项目的机制和媒介。   三、推进志愿服务教育的具体对策   1.构建高校志愿服务教育的三大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志愿服务实践有所发展,但具体的志愿服务教育工作却是十分繁冗而复杂的,高校校志愿服务教育机制必须符合学校自身实际并充分兼顾学生特点才能推进志愿教育服务的发展。以我校为例,教育机制体系主要包括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三个方面。保障机制是志愿服务教育展开的前提和基础,为志愿服务教育提供基础设施保障、资金保障、师资保障、舆论保障等;评价机制则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末,它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给出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保证志愿服务教育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现代社会价值观,保证其既注重理论教育评价,又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的评价;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成功案例有益经验和成果,并要重视整体效果的评价,促进形成志愿服务教育的合力。激励机制则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有效形成,作为激励机制衡量标准的志愿服务教育工作业绩评价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要科学合理,考核结果可与志愿服务教育工作者的报酬制度设计相结合。   2.系统设计志愿服务教育内容。志愿服务教育内容的设计要从多层面出发,多维度构建,不仅要包含基本的志愿精神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题教育,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