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构建.docVIP

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构建.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构建

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构建   摘 要: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仫佬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和途径,提出应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的多元一体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   关键词:仫佬族;多元文化教育;意识三态说;民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3-0023-05   仫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人口20.74万(200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县仫佬族人口有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33.16% [1 ]。仫佬族是我国西南山区的一个土著民族,有语言无文字,主要使用仫佬语,大部分人兼通汉语。仫佬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性格,民族文化丰富灿烂,其中依饭节、走坡节、民间歌舞、民族手工艺制作等是仫佬族文化的杰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仫佬族民族文化面临流失的危机。近年来,仫佬族地方政府和文化精英提出了“传承仫佬族文化”的口号,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钱民辉教授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为理论基础,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视角对“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容、途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的设想。   一、宏观视角: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下的仫佬族文化传承   “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从意识形态、意识生态和意识心态三个层面,集中分析了多元文化教育与国家、地方(民族)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在不同层面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可能和路径 [2 ]。这对本文探讨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颇具启发意义。在宏观层面上,“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主要探讨民族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为民族教育的意识形态存在于不同精英群体的博弈和个人的理性选择中,包括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主义精英意识形态、强调保护民族文化的地方主义精英意识形态和基于个人发展的个人主义精英意识形态。   国家主义精英意识形态认为,民族教育的最终功能是培养具有国家认同的公民。因此,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是标准规范的,少数民族学生和主体民族学生一样,通过大致相同的课程安排,接受具有高度同质性的教学内容,再通过统一的地区性或全国性选拔考试(中考或高考)方能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在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学校是村落中的“国家” [3 ],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现了国家意识形态在教育领域的支配地位。因此,在仫佬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基本没有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据我们调查,除了个别幼儿园、小学(如罗城县第二小学)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塑造校园民族文化、开展仫佬族手工艺制作、表演仫佬族歌舞、进行民族体育运动比赛之外,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和制度化的安排,仫佬族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只能是个别的、分散的、非正式的。   地方主义精英意识形态希望民族教育培养民汉兼通的“双文化”互为型人才,使受教育者既能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又能顺利进入主流社会,因而提倡兼顾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和谐发展的“多元一体化教育” [4 ]。从中国社会的整体变迁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宽松、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文化也不断获得新的表达空间和平台,地方文化也开始了复兴 [5 ]。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载体的民族文化振兴活动在仫佬族地区异军突起,成为地方传承仫佬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也为仫佬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在这一波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热潮中,仫佬族文化传承主要是通过社会教育来实现的。仫佬族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层面的仫佬族文化传承活动,如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完善的县、乡(镇)、村、屯不同层级的民族文化服务体系,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班,建立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①。虽然仫佬族文化民族传承主要在社区中展开,但对学校和家庭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也起到了舆论导向和环境塑造的作用,间接地促进了部分学校和学生家长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从个人主义精英意识形态来看,在现代社会中,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人们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化。人们一般在情感上认同民族文化,但当民族情感与现实中的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多数人会从理性角度出发,选择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实际行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与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往往是高度一致的。“因为选择主流文化更容易增加个人的文化资本、社会适应能力和向社会流动机会。”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