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艺术创作解构式语言
当代艺术创作解构式语言
【内容摘要】达达主义的深远影响使得20世纪大量的现代及后现代流派得以催生并长足发展,20世纪60年代之后,艺术家对待社会的态度成为他们作品的主要部分,艺术态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手段。其中有一部分艺术家利用解构式的语言、“破坏”的手段进行艺术创作,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艺术的态度和对人类社会的担忧,以艺术家的独特方式唤醒人们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思。
【关键词】破坏 切割“减法”讲述死亡 担忧 反思、
一、溯源:达达主义的深远影响
1917年,法国的达达派艺术家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却被拒绝,成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以马塞尔·杜尚为首的达达主义艺术家提出了摧毁以博物馆和美术学院为代表的美术机构的口号,他们的“反艺术”思想对之后的艺术影响深远。达达派艺术家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他们以史无前例的强烈姿态高举“反艺术”的旗帜。他们“打倒艺术”“摧毁艺术”,其实在另一层面上挽救了真正的艺术。正因为达达主义激进的破旧立新,20世纪大量的现代及后现代流派得以催生并长足发展。
正如美国艺术家戈登·马塔—克拉克(GordonMatta—Clark)曾在接受《艺术杂志》1976年对他的采访中说道:“……我应该提到我对达达的感受,因为它的影响已成为巨大的能量来源。它对僵化的主流语言和事物看法的挑战,现在已经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达达热衷于对规则赋予想象力的破坏,这是一种本质的解放力量。我无法臆断达达在风格上与我的作品有何联系,但是在精神上它是根本。”
二、艺术创作解构式语言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现代艺术主要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这时的现代主义的大师追求的不再是拷贝自然,而是表现内心自然;他们画树,又画的不是树,是画他们看到树的主观感受,用抽象的语言来构筑和展现一个“向里看”的世界。二战的结束,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战后欧美艺术家不仅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手段来进行创作,而且艺术创作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他们的作品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以后,艺术家对待社会的态度成为他们作品的主要部分,艺术态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手段。其中,有部分艺术家特别关注艺术的解构式语言,试图用消减、切割、腐蚀等各种破坏性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用“减法”来呈现他们对历史、社会文化、城市空间等问题的态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艺术家反传统的思想,抛弃固有的艺术形式,更可以看到他们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无情剖析。他们走出艺术的“象牙之塔”,不再局限于个人感受和体会,而是反映社会的群体感受和当下的现状,以艺术家的独特方式唤醒人们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思。
三、如何用“破坏”进行艺术创作
(一)针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破坏”手段
1.对画面的“破坏”
在绘画的历史上,绘画的平面性曾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但是一部分画家不满足于此,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打破这种绘画的平面,他们主张艺术创作应该面向更广阔的领域,以新的艺术手段进行创作,从而改变甚至颠覆固有的绘画艺术形式。
极少主义的始祖卢齐欧·丰塔纳(LucioFontana,1899—1968)认为绘画需要新的空间概念。上世纪60年代,他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割破的画布”作品。
用手术刀或斯坦利刀径直割破画布的手法打破了画布的空间,破坏了实际的绘画平面,把观众的视线由画面引向画布后的空间。丰塔纳称其为“一种唤出的无限”,宣称“我创造了无限的一维”。
2.对雕塑的“破坏”
稳定和坚固是雕塑的基本特性,而瑞士艺术家让·廷古莱(JeanTinguely,1925—1991)却创作出可以自我摧毁的和可活动的雕塑作品。196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展示了他的代表作品《向纽约致敬》——一台自我毁灭的“机器”。这件作品是雕塑又不是雕塑:它有符合雕塑美感的立体空间,但却完全摒弃了雕塑的传统材质语言(如光滑的大理石、厚重的青铜等),利用生锈的铁管、铁片、车轮、齿轮、塑胶管、锅盖等废品,通过电力的驱动,展示了“活动雕塑”的全新理念;也彻底颠覆了雕塑可陈列可永久收藏的传统特点,因为这台“机器”在公众面前呈现了27分钟的自我毁灭过程后,最终变为一堆废墟。
3.对建筑的“破坏”
著名的“建筑切割师”,美国艺术家戈登·马塔—克拉克,深受法国解构主义哲学的影响,一直关注于城市空间、建筑结构和家庭结构,打破建筑的原有状态,把建筑的功用性完全抽离。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在城市郊外废弃的房屋中,对墙壁、天花板、地板进行几何形状切割,或直接展示整幢建筑的垂直剖面,或在那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幼儿教师集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探析.doc
- 幼儿教育中融于游戏精神研究.doc
- 幼儿教育中心理暗示运用.doc
- 幼儿教育中评价原则.doc
- 幼儿教育中隔代教育问题探析.doc
- 幼儿教育优质发展路径探索.doc
- 幼儿教育四条基本原则.doc
- 幼儿教育立足园本研究实践.doc
- 幼儿教育家园合作必要性及对策.doc
- 幼儿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