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检测PPT课件
第八章 食品生物技术与 食品安全检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流行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病毒等所导致的动植物食品原料污染;
不法分子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化工原料加工食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食品和食品原料不断出现:如转基因食品。;新形势下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第二节 食源性微生物的毒害与检测;;五、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四)分子生物学方法;第三节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及其检测;二、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毛细管气象色谱示意图;毛细管电泳示意图;(三)免疫学方法;;农药残留速测仪及卡片;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二)间接危害
(1)产生具有传染性或抗药性的微生物
(2)将有害的基因(如致癌基因)传给人类
(3)转基因植物中有关基因转移到杂草类相关植物中,产生“超级杂草”。;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实质等同性原则;安全性评价的五项规则:
(1)如果两者本质是相同的,用传统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对转基因食品评价。
(2)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有差别,用集中于对产生差别的因子进行评价。
;(3)如果氨基酸序列与已知蛋白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是同系物,则要进行毒理学实验。
(4)如有蛋白质产生了抗营养作用,或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则要进行营养学评价。
(5)如果两者完全不同或没有可比的传统食品 ,则要特别设计动物模型试验证明其无毒后,还须进行人体营养学试验。
;(三)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第五节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二、免疫学分析法;Western bloting 示意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 ELISA );;三、DNA检测法;;;;;;内容;转基因食品研究和发展概述;一、转基因生物食品的概况;转基因食品的分类;转基因食品的主要优势;;二、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2.1 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问题的由来;2.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潜在毒性;;二、 潜在过敏性;三、抗生素抗性;四、食品营养成分的改变;五、其他潜在危害;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2.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实质等同性;;等同性原则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2.3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几个主要问题;2.3.1 过敏原;;2.3.2 毒性物质;2.3.3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2.3.4重组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和致病性分析;2.3.5 转基因动物食品 ;2.3.6功能性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三、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方法;四、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管理及相关法规;4.1 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管理的内容;;4.2 国外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管理及相关法规;;;4.2.2 国内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管理及相关法规; 第六节 生物传感器与食品安全检测;2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 6.1 将化学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6.2 将热变化转换成电信号; 6.3 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上述三类传感器原理的共同点:
都是将分子识别元件中的生物敏感物质与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反应后所产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再通过信号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进行测量,这种方式统称为间接测量方式.; 6.4 直接产生电信号方式;生物传感器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成功主要集中在对生物活性物质的探索、活性物质的固定化技术、生物电信息的转换以及生物传感器等研究 ,并获得了较快的进展 。
1977年,钤木周一等发表了关于对生化需氧量(BOD)进行快速测定的微生物传感器的报告 , 正式提出了对生物传感器的命名。;4 生物传感器分类; 每一类名称又都包含许多种具体的生物传感器
例如,酶电极类:根据所用酶的不同就有几十种,如葡萄糖电极、尿素电极、尿酸电极、胆固醇电极、乳酸电极、丙酮酸电极等等.
葡萄糖电极也并非只有一种,有用pH电极或碘离子电极作为转换器的电位型葡萄糖电极,有用氧电极或过氧化氢电极作为转换器的电流型葡萄糖电极等.实际上还可再细分。
;; 生物亲合型传感器
被测物质与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物质具有生物亲合作用,即二者能特异地相结合,同时引起敏感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或固定介质发生变化。例如:电荷、温度、光学性质等的变化。反应式可表示为:
S(底物)+ R(受体) = SR; 代谢型传感器
底物(被测物)与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物质相作用并生成产物,信号转换器将底物的消耗或产物的增加转变为输出信号,这类传感器称为代谢型传感器,其反应形式可表示为
S(底物)+R(受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