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知识在地理教学中作用
浅谈语文知识在地理教学中作用
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孤立的个体,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地理老师我深刻体会到语文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就更明显了。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代的古今诗词、谚语等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给课堂增色不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得以大大提升。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下面的一些实例充分说明了语文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文章辅助教学。
我想作为初中生都学过《死海不死》一课,这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说明了“死海”得名的原因,死海的形成,死海的昨天和明天,而且还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把奴隶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但当我讲到世界地理的“亚洲”时,学生还没有学到这篇课文,我便用这个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至于死海为什么会叫死海,它是如何形成的等方面的知识,暂且不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课下去阅读《死海不死》的课文,下一节课我提问时发现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搞清楚了死海不死的谜底,当然,两千多年前的罗马统帅狄杜将军在当时是无法明白俘虏淹不死的原因的,而把它归咎为俘虏有神灵的保佑。这样把地理教学和语文知识穿插起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诗歌增光添彩。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歌,语言优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易??易背,其中有不少是描写我国自然风光的,它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它们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现象,对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上若能根据教材内容,恰当的选择其中的一二首典型作品穿插进去,既娓娓动听,又诗情画意,会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对教师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我国地形中的内蒙古大草原时,我先让他们看着视频中的北朝民歌《敕勒川》对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的描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现牛羊。”同学们马上进入了状态,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的意思:“一马平川的敕勒草原,坐落在阴山的脚下。四垂的天象个蒙古包,笼罩着坦荡的原野。天是那么深邃蔚蓝,地是那么广阔无边。丰茂的牧草被风吹得一起一伏,一群群 的牛羊现在眼前。”诗歌中描绘了大草原的优美风光,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景象,俨然是一幅游牧民族的典型的风俗画,而且生动准确地表达了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平坦,辽阔),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温带草原)和主要从事的职业(畜牧业)等,这样内蒙古草原的特点不言而喻。
三、谚语生动活泼。
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固定的语句,常用简单的通俗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言简意赅,其中不少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上课时若能灵活引用,也可以成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帮手请看“耕南山,住北屋。”其大意是:发展林业生产的山应该是坐南朝北的,而人居住的房子却正好要坐北朝南,理由何在呢?由于太阳的东升西落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如果北半球的房子坐南朝北,相对来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则显得阴凉,这恰好是适合林木的生长,坐北朝南的房子却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而较温暖,对于人的居住来说再合适不过了,特别是旧社会缺医少药的年代,温暖的环境,对于人的生活,生产就更显得重要了,连同家庭饲养的牲畜都会生长得更好,因此“住北屋”更能人丁兴旺,以前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把它归咎那是“风水”好,其实这是地理科学,在房屋建造上的运用,而并非迷信。同样现代的许多建筑也多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一方面是较温暖,另一方面是因为太阳的东升西落,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射房间,做到冬暖夏凉。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更是不胜枚举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轰隆西虹雨。”“日晕三更鱼,月晕午时风。”“日出东方红,无雨便是风。”等等,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的过程中对天气变化规律的一种总结。
当然上面所用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诗词、民谣、谚语,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反映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案例研究—以A公司为例》11000字.docx
- 人教版劳动教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例1》课时教学设计.docx VIP
- 集成运放的基础知识.ppt VIP
- 人教PEP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pptx
- 《万里长城简介》课件.ppt VIP
- 新疆某公司水产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图形化编程模拟题库试题含答案.docx
- 政协领导干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的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