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特点和艺术成就
浅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 要】文章对黄公望创作的山水名作——《富春山居图》的绘画特点及艺术成就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特点;艺术成就
引 言
在“元四家”中,若论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无疑是黄公望。他年资最高,直接受教于赵孟頫。其《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1、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创作背景
1.1黄公望生平经历
黄公望(1269-1354)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他本姓陆,名坚,后出继永嘉黄氏为嗣,黄公大喜曰:“黄公望子久矣!”碎成其名字。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道人,江苏常熟人,少年博学多能,寄希望于仕途,因其“至于天下之事,无所不能”,故中年充吏。年近50非但未能升官,反受贪官张闾牵连下狱,幸而狱中未丧其命,50而知命,仕途绝望,从此隐士飘游,遁入全真,浪迹浙江的虞山、富春山和苏杭一带,以卖卜、授徒为生,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此时致力于绘画,作画极为勤奋,常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摹写”,曾得到赵孟頫指教,由董源、巨然奠定基础,进而博射荆浩、李成、范宽,至七十岁形成自家风格。尤其以山水画冠称一绝,终成“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艺术思想,由“少有大志”到“试吏弗随”,至“弃人间事”,退隐而寄乐于画。因而他“耻仕胡元,隐居求是”,绝意仕途,其实皆是不得已而为之。
1.2黄公望的创作心态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此画是黄公望80岁所画作品,属晚年之作,此时的黄公望早于“弃人间事”,返璞归真,过着平淡、自然、天真的生活,乐于其中。此作品自然折射出画家的心态,作品中宁静平和、淡雅天真,笔简气清,荒寒平淡的意境,成为黄公望心中的世外桃源,也代表着元代文人画家的一种生存态度。
2、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画特点
2.1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内容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之作,高33厘米,长636.9厘米,以长卷的形式横向展开。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从整幅作品看出前中段用笔谨而细致,至后段渐转疏松而不经意,使观赏者注意力随着作者画法变化而自由放松,变幻十分丰富。
从黄公望这幅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在绘画时既注重写实又注重写意。
2.2《富春山居图》的写实性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作者在描绘富春山时,并未脱离山川的形质地貌,而是比较客观的表现富春江山石的形貌。因为黄公望晚年来到富春江,经常“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细竹)中坐,意态忽忽,不测其所为。”对山川精微的探求,已达到物我皆忘的境地,。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对富春山客观的再现。
2.3《富川山居图》的写意性
黄公望的笔墨强调内在趣味,他曾说过“画不过意思而已”,他这种写意的笔墨趣味超越了传统得写形存质,形神兼备的标准。他把山水画的皴、擦、点、染,概括在用笔用墨中,并对用笔用墨在形态上给予独立和强调,再通过皴、擦、点、染形迹中体现出来。特别是在用“点”方面,“点”的解放和独立,使中国绘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一个墨点,可以认为只是一个单纯的墨点,可以是树、是草、是人、是阴影、是石头,也可以表现浓淡干湿。树的描写让人看不出其自然特征,风情物趣不是刻意描写,而皆随意柔和,使笔墨更主观,抽象,抒情,这也是元代文人画追求笔墨韵味的体现。这种笔墨直接体现了黄公望追求写意,表现,抒情的心境表达。
3、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艺术成就
3.1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的影响
黄公望为了充实这幅绘画的描写,他对真山真水作细细的观察与揣摩,据其题画中所说,此画经三、四年未得完备,据王原祁在自题的画稿中说,此画为子久“经营七年而成”,那么可想他在为这幅作品描写时,其吮毫挥笔之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