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习指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学习指导

第一单元学习指导 初二语文 陶 云 知识要点: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基本内容讲解: 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于35年10月顺利到达陕北。长征全程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途中既要战胜险山恶水、林莽草地、严寒酷暑,又要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狂轰滥炸,还粉碎了党内张国焘的破坏分裂活动,这样艰苦卓绝、极其艰险的远征,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重读长征 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史书 于是又有雷锋焦裕禄 存放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孔繁森 郑培民 的国土 走进这支雄壮的队伍 一页页地重叠起来 叠成了二万五千里的征途 重读长征 我眼前那艰难曲折的脚印 今天,我把它一页页打开 化成了警句和真理 便禁不住放声朗读 像阳光和雨露 虽有呛人的硝烟扑面而来 滋润出一片茂林佳木 却洗亮了我混浊的眼目 我终于懂得 从字里行间走出的英雄 长征是部世代必读的大书 屹立在湘江金沙的血铸之上 当我从书页中走出 挺进于乌蒙磅礴的山腹 似补充了缺少的钙质 成为前进的路标 面对新的雪山草地 指引着一个伟大的民族 我们必须挺起铮铮脊骨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地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七律·长征》赏析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 一、诗句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二、高度概括的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英勇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而诗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等五句则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途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里诗人运用非常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所取得的几个重大胜利, 让我们对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极度夸张的手法 为了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四、英勇无畏的精神 红军面对“远征难”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不畏艰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