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石激起千层浪.doc
一石激起千层浪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只有根据学情不断变换提问的方式,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实用、有趣、高效,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把握上,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低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每位中职老师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 语文 艺术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技能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善于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语文课堂上巧妙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获得知识的途径,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讲究提问的艺术。究竟怎样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一、
课堂教学提问应注重课文的重难点。应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以及问题难易程度。重点就是指与课堂教学目标直接相联系的内容;难点是指学生理解或解决有困难的地方。问题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并最终指向课堂教学难点的解决。问题设计的好,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教师要“拈精取要”,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只要能准确搜寻出问题的核心,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纲举目张,即所谓“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语文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语文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问题的难易适度对职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度”呢?有位教育家说的很经典:“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也即问题的提出不能让学生觉得太深奥难懂,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无需动脑,立马可得,而是必须让学生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后得到相应的解答。职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体来说普遍过低,因此“度”的把握更要与他们实际的认知能力相符合。在总结李白的《》的艺术特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白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的杜甫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色?”当我提出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目瞪口呆,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神色。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也是无言以对,最后只好由自己回答。课下想想原因在于提的问题太深奥了,这两个问题,不仅作为学生不能解答,即便作为普高学生,我想也过于勉为其难了,这简直可以作为大学生研究的课题。我想: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还是尽量不提。问题过难,固然不好,但相反,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在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然而这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对学生并无帮助。提问要有启发性注意难度提问应能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方法,通过努力来解决新问题,并能体现个性,展现创造力。学生感到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宜提供线索,步步引导,层层铺垫,直至引导完成提问。在职高从事语文教学,当提出一个问题时,遭遇冷遇是家常便饭,此时的我们要做的便是静下心来,热情鼓励,慢慢引导、启发思维,切不可慌神着急,乱点将。讲授杜甫的《蜀相》时,当讲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时,我提了一个并不是很难的问题:“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当时怎样的感情?”但是一连叫了好几个学生也没能答上来,课堂气氛就显得有些冷寂,最后还是我自报答案。当遭遇这种情景时,作为职高的老师,应该是更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马上转换角度,启发了一下学生:想想看,杜甫是哪一年、什么背景下来四川的?他为什么专程来游武侯祠?为何不写祠内景物,而是着眼于祠外的萋萋芳草和呖呖数声的黄鹂?——如此步步引导,逐步深入,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学生在我的引领之下明白:杜甫此行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览名胜古迹,而在于借景抒情,以武侯祠的荒凉之景,抒自己壮志难酬的寂寞、凄凉之情。提出宜精而恰当的问题。在某教育杂志上曾报道有位教师在一堂课上提问学生98次,平均每半分钟提问一次,学生陷入了问题的海洋,根本没有思索的机会和时间。而且据分析,该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