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房宫赋.doc
阿房宫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地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
二、作者简介及题解
1、出示诗句,简介作者。(课件15、16)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2、题解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3、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三)、整体感知(课件17`19)
听诵读正音。
2、思考:
(1)全文共四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这四段之间的内容和结构关系是怎样的?
(2)请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学生再读课文
1、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思考: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问题特点,学生做笔记。
(五)介绍体裁:(课件21`24)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六)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25`31)
诵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质疑,解决学生困难,教师补充注释。
师生归纳文言现象。
4、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5、训练朗读直至背诵。
第二~三课时
教学要点:处理课文后三段,训练诵读。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二)分析课文第二段。
训练诵读,读出赋的特点。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圈画不理解的部分。
3、教师补充解释,并点名知识点。
(1)、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6)、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8)、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4.学生齐读,思考作者写到了些什么内容。(课件35`36)
点拨内容:
(1)、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4)、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5.训练诵读。
(三)、分析第三段。
教学方法同上。点拨知识点。
(1)补充注释: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2、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3、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4、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5、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6、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7、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2)分析课文:
1、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4、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
(1)补充注释: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2)分析内容:
1、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比较阅读,感受作者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