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之——初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doc

小课题研究之——初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课题研究之——初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课题研究之—— 初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定襄二中 郭向丽 我校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有不少时间了。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教学的有效?这是所有一线教师们不断实践和反思的主题。下面,就本学期我任教初一年级历史课以及所观摩的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几点做法。 首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否真正实现。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10年了,曾被奉为教学准绳的“教学大纲”已经被“新课程标准”所取代,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早已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变成了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就必须以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而服务,即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的目的,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应是协调统一的,也就是说一节有效的历史课必须是三个目标共同实现,而不是侧重于某一个维度。只有知识、能力而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不算“有效”的课,而只讲情感的渲染却没有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支撑,也不算真正“有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课标”,力求“吃透”教材,备好课,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才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 其次,要用恰当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节历史课都有其核心内容,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这往往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我们长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所需要和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任何方法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创设历史情景”就是一个有效的突破中难点知识的教学方法。创设历史情景可通过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音像视频以及实物材料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材料,其目的就是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拉近学生与真实历史的距离,让他们在所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感悟、学习和收获。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是“重形象弱抽象”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尤其是针对初一学生,这种方法实用性更强。 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常规思路下,老师只需按照课本内容的编排顺序讲就行了,但在这一课的“导言”部分和最后有两则描述江南风貌的史料,一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代江南的描述:“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另一则是南朝《宋书》中描写江南的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为我们提供的这两段材料,从解析史料的角度,创设出两个时代江南地区的不同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让学生感受江南地区的发展变化,从而解决“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这一问题。这样,既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知识的作用,又培养了“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还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历史情景的创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这一课时,为了尽快导入新课,让学生学习第一个重点知识——“蔡伦改进造纸术”,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抬竹简上朝”的图片并结合图片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西汉时,东方朔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议,于是他用竹简写成了奏章,一下子写了3000多块竹简。面对这3000多块竹简,东方朔很是发愁,因为他没有力气搬动这些东西。后来,他请来两个大力士,好不容易才把奏章抬进了宫里。而汉武帝又花了2个月的时间才看完那堆竹简上的内容。”当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听故事时,我抓住契机提出了问题:“同学们,通过这幅大力士“抬竹简上朝”的图片和故事,你知道东方朔用3000多块竹简才写出一个奏章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状况?”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当时没有纸。”于是,我又问:“那么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由谁改进的呢?”由此简洁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并直击这一课的核心内容——“蔡伦改进造纸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新课”既为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作了良好的铺垫,也使整堂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讲清楚必要的历史概念。 由于生活阅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