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_13
流行性出血热(EHF) 北京中医药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 关于病毒性出血热的分类,尚无统一认识。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所发现的出血热均有两个特征:一是病原体均为病毒,并具有传染性:二是以高热,出血与低血压现象为主要临床表现,为一动物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类疾病目前已有13种之多。 1970年Casals等根据传播途径,即:蜱媒、蚊媒、动物源性及传播途径末明者四类,提出病毒性出血热的分类,在流行病学上有其实用价值。 1959年CMOPOдиHчEB根据出血性肾病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将出血热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典型的和特有的肾损害特征的归纳为有肾综合征出血热,如出血性肾病肾炎、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和阿根廷出血热等;另一类为临床上缺乏典型的肾脏损害,称为无肾综合征出血热,如几种蜱媒和蚊媒出血热以及马尔堡病、埃波拉出血热等,我国蜱媒新疆出血热即属此类。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的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及发生在欧洲的流行性肾病或流行性肾炎等,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现我国多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出血热的分类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复杂多变,以发热、出血与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 目前已有32个国家出现HFRS疫情,其中29个国家至1995年末累计报道130万例,其中中国117万例,占世界报道数的90%以上。 【病原学】 1976年韩国学者李镐汪首次从黑线姬鼠体内分离到本病病毒,现称汉坦病毒(HTNV)。 1981年我国宋干及严玉辰等分别从黑线姬鼠中分离出汉坦病毒。随后,首次于当年由我国家鼠型爆发疫区的褐家鼠中分离到家鼠型HFRS病原(R22株)。几乎在同时,李镐汪等亦分离到家鼠型HFRS病毒,称汉城病毒(SEOV)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现统称汉坦病毒(HV)。 本病毒为有膜RNA病毒,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三种,φ70~210nm,平均为122nm ,病毒核心为RNA和核壳,外层为脂质双层包膜,表面是糖蛋白。 根据病毒抗原性的不同以血清学方法将汉坦病毒分为8型: Ⅰ型是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病毒分离来自韩国的黑线姬鼠,主要宿主动物是姬鼠,又称野鼠型。病情属重型。 Ⅱ型是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病毒分离来自韩国汉城褐家鼠和日本实验室大鼠,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又称家鼠型,病情属中型。 Ⅲ型是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PUUV),病毒分离来自芬兰棕背鼠,主要宿主动物是欧洲棕背,又称型,流行于北欧地区。病情属轻型。 Ⅳ型是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PHV),病毒分离来自美国草原田鼠,主要宿主动物是美国田鼠,又称田鼠型,但迄今未见致病。 以上4个血清型已被WHO认定。 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Belgrade-Dobrava Virus),流行于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等国,病情属重型。 泰国病毒(Thai virus Thaiv),病毒分离来自泰国的板齿鼠。 索托帕拉雅病毒(Thottapatayam virus TPMV),病毒分离来自印度的臭鼩。 莫尔托-卡尼翁病毒(Muerto-Canyon virus),病毒分离来自美国鹿鼠,主要宿主动物是鹿鼠。 1993年起在美国西南部流行,以肺部损害为主,临床表现类似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称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病死率60%以上。也称HPS病毒。 以上血清型WHO尚未被认定。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Ⅰ型(野鼠型)及Ⅱ型(家鼠型)。 本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苯、氟化碳,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在pH5.0以下,温度60℃1小时,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使之灭活。 【流行病学】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黑线姬鼠为农村的主要传染源,而褐家鼠则是城市的主要传染源,病人作为传染源的作用并不重要。目前发现世界上已有近200种陆栖脊椎动物自然感染该病毒。 一般认为病毒随疫鼠的唾液、尿、粪便排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伤口)、呼吸道、消化道、胎盘及虫媒(革螨、恙螨)等多种途径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