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30年代电影 第一节doc.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 第一节doc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教学目的】 左翼电影的代表导演、作品特点 【教学重点】 左翼电影的代表导演、作品特点 【教学难点】 左翼电影的特点 【教学方法】 视频观赏、赏析法、讲述法等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地点】?1号楼414、207多媒体教室 【教学时间】 导入新课: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内容和形式都有变化(左翼电影) 第一节 时代变革带来了电影的变革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钟书P22 1、时代变革带来了电影的变革 背景: ⑴“一二、八事变”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大敌当前,观众厌恶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蝴蝶派和武侠神怪电影,并相电影界发出猛醒救国的劝告。按以往创作方式制作的影片,无人问津,影业老板纷纷遭到失败,经济遇到严重危机。 ⑵电影创作人员出现了题材创新的愿望。 ⑶ 中共地下组织加强了对电影工作的关注,着手参与和影响电影工作。瞿秋白组织了“五人领导小组”——沈端先(夏衍)、阿英(钱杏邨)、王尘无、石凌鹤和司徒慧敏五人。 ①从编剧入手努力影响和改造电影创作。夏衍、田汉、阳翰笙 ②改造电影创作队伍,加强左翼创作力量。应云卫、沈西苓、袁牧之、吴印咸 ③大力译介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的经验。夏衍、郑伯奇 ④开展电影理论和批评工作,影响、指导电影创作和欣赏。 2、曲折的历程 (1)原因:国民党反革命围剿 结果:促使进步电影工作者开动脑筋、寻找巧妙的方式表达思想。促进人们对电影的视听艺术潜力向深处开掘。 (2)表现: ①第一次高潮 :1933年《姊妹花》《渔光曲》——“中国电影年” 不足:艺术表现稚拙、革命内容直露——革命斗争、艺术经验不足所致 如:《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中国海的怒潮》 结果:被删减、镇压、恫吓——转入地下活动——进入低潮。 走向成熟:尝试以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揭示社会的黑暗。《神女》《桃李劫》 ②1935年“国防电影”新高潮的出现 背景: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以后,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情绪高涨。 在国民党高压政策下,左翼电影工作者尝试寓言式的隐喻方式曲折地进行表现。 表现:避免写实,多用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等电影表现手法。避免直露的激进口号,将思想内容与影片的情节和人物命运融为一体。如《大路》 案例1:浪漫主义在孙瑜的《大路》中的体现:在烈日下拉碾打夯本是一件苦差事,但孙瑜却对筑路场面进行了抒情处理,创造出一个诗化段落———大全:筑路工人在劳动;特写:筑路工人蹬地的双脚和滚动的铁碾;全景:山峦重叠,云雾缭绕,湖水浩淼,“大路歌”声中化出忙碌的工人身影;近景:金哥和伙伴肩负绳索,唱着歌缓缓向前。这种诗化的表现方式淡化了筑路工人的苦难。片尾,导演让观众看见死去的人一一从血泊中站了起来,继续拉着压路的大铁磙,慷慨昂扬地唱着战歌加入前进的行列。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是孙瑜电影的独特之处。 案例2:在《大路》中,用六个镜头一气呵成的展现了二十年的历史,使金哥的悲惨遭遇在视觉形象上作了有力的表现: 1:(字幕:三年)脚的特写。 2:父亲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拉着绳索前进。 3:(字幕:七年)脚的特写。 4:劳累过度的父亲倒下了,小金哥哭。 5:(字幕:二十年)脚的特写。 6:近景-全景,已经成年的金哥拉着绳索,艰难前行。 六个镜头像六句诗行,洗练精确的传达了金哥的苦难, 可以看出导演对电影语言独到的感悟。 二、默片艺术成熟和对有声电影尝试的交织与互动 1、对电影视觉艺术潜力的深入探寻 案例一:吴永刚《神女》开头的镜头造型:第一个镜头是“华灯初上”,煤气街灯正被点灯人一盏盏地点亮。这不仅交代了具体的掌灯时分,折射出三十年代初大上海的时代气息,同时也对片中女主人公惯常于夜生活的生存方式作了某种暗示。紧接着下面一个移动镜头,从室内较为凌乱的杂物、挂在墙上的两件旗袍、儿童玩具、阮嫂抱儿,直至墙上时针指着9点,进一步交代阮嫂的家庭及处境。第三个室外镜头,在先施和新新公司的霓虹灯下,诺大的一个“当”铺前,站着吸烟的阮嫂,观众一下子就对女主人公的无奈身世有了明晰的了解。三个镜头朴实真切,言简意赅,在有限的空间里,饱含着远过于画面元素的思想容量。 案例二:隐喻蒙太奇的手法——《神女》中的胯下镜头。 前景突出流氓老大的两条粗腿,胯下望去,景深处是阮嫂母子惊恐地依偎在一起,这一 “人”字形胯下构图,既有力地突现出阮嫂母子受凌辱遭迫害的悲苦情状,也在观众心里造成了沉重的压迫感。 2、初期有声电影的探索 最初尝试:1929年孙瑜的《野草闲花》,影片中加入一段歌曲《寻兄词》,从蜡盘发声。 1931年,出现整部用蜡盘配音的《歌女红牡丹》。1932年拍摄了用片边光学声带录配音的《歌场春色》。 重要倾向:不太重视声音的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