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长江沿江通商口岸城市的地位和作用.doc
近代长江沿江通商口岸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晚清以来,长江沿江区域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在沿江城市群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对民国以后乃至现代中国城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不平等条约使沿江一些城市被迫开放,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在客观上又成为这些城市现代化的起点。
【关键词】长江沿江通商口岸城市;城市现代化;承先启后
1 长江“黄金水道”的意义
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及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信息的集约点,分别充当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政治、军事重镇或经济、文化中心,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明清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沿江城市在从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的角色中得到了相应得转化,经济上更加凸显出其独特的开发和发展优势。运河作为一条以漕运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水道,其航运价值自然无法与天然河道相比。“从明代到清代,全国商品流通已经从运河流通为主转向以沿海、长江流通为主”1。清代中叶我国内河航运里程己达5万公里以上,沿海航线1万公里。己基本达到近代的规模2。随着长江沿线经济的发展,长江这条全国最长、水量最丰的天然河道,其航运价值日益被开发利用,成为贯通东西的经济大动脉和重要的流通渠道。并因此而具有“黄金水道”之称。这条“黄金水道”同时成为了联系沿江城市的重要枢纽。
2 沿江城市在近代中国的地位
沿江城市是中国近代化先行地区。多是走的依托长江、背倚腹地、发挥地理优势,由商业化而工业化而城市化的发展路径。轮船航运业的开拓是近代沿江城市兴盛的前提;开埠通商则是长江沿江城市在近代迅速发展的契机,它淡化了沿江城市“城”的功能,增强了“市”的功能。可以这样说,长江沿江城市引导和制约着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沿江城市的发展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作为沿江区域内经济、文化中心的沿江城市是首先在近代中国接受欧风美雨影响的先驱。
政治上 明清几百年,不同政权所建立的都城(北京是原有的首都)几乎都在长江沿江。镇江、安庆、武汉在一定时期内作过苏、皖、鄂的省会。长江上游的重庆自古就是川东的军事政治中心。清初,四川总督曾一度移驻于此,称重庆府,建重庆镇,置总兵署,又设分巡川东道署。“直到1913年袁世凯政权改重庆府为巴县,1921年11月后,重庆先后设商埠督办、市政公所;商埠督办公暑。1927年成立市政厅。1929年分巴县城区正式设立重庆市,成立市政府。”3。明代中叶,汉水改道为汉口的兴起提供了契机,而其大规模的发展则是在清代。康熙年间刘献庭记言:“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焉转输”,大体反映出汉口在长江航运中所处的重要政治军事地位。另外,仅在辛亥革命中,沿江城市互为呼应、互相支持的密切关系也凸现得非常明显,其酝酿在上海,领导总部在上海,起事在武昌,经济来源在上海,建都在南京,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沿江城市在近代中国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经济上 大部分沿江城市因得长江之利,具有商业贸易的天然优势,开埠和通商使商品流通规模扩大,沿江城市群也逐步形成经济上唇齿相依的城市体系,初步形成了长江经济区域的城市带。城市扩散效应得以发挥,带动了周边城市或各自临近区域的经济发展。开埠通商后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经济中心,19世纪50年代上海外贸超过了广州,使之外贸独步一帜。“这个口岸辟埠通商的效果立刻显露,并且还一年比一年显著。上海的出口比重原占七分之一(1846年),很快就增长到三分之一(1851年),而在今后的几年中就大大超过全国出口的半数以上”4。武汉、重庆则分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晚清依据条约开辟的77个通商口岸中,长江流域占14个;近代中国设立的海关主要有46个,长江流域就占16个,其中12个设在沿江城市5。长江上游的重庆是长江东西贸易主干道的起点,又是长江上游商品集散中心。因此,在鸦片战争以前,重庆已是一个人口较多且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方向发展的聚集点,成了长江上游最大的,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商业性城市6。19世纪90年代以后,重庆的正式开埠和川江轮船的开辟则为国内外资本与商品涌入四川、重庆创造了条件。自此,四川、重庆进出口商品急剧增加,扶摇直上,1891—1930年40年间增长了24.7倍,输入物资以棉纱、棉布、棉花、五金器材等为大宗(其中国货约占70%),输出货物则以生丝、桐油、猪鬃、药材、食盐为大宗。外贸的急剧增长,推动了四川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重庆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市场、资金和技术条件7。
被称为“九省通衢” 的武汉,早在明清之际已经跻身“天下四大镇”之列,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商业城市。开埠通商后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武汉近代交通、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机械和原料。“汉口自开埠后,即显示出作为华中乃至中国西南各省农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