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课件治则.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课件治则

防治原则与治法 第一节 防 治 原 则 预防,指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内经》中提出了“治未病” ,强调“防患于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不亦晚呼”。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2)阻遏病传以防变 截断邪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订的治疗方法的总则,它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由治则所规定,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 治 法 一、汗法 汗法,即解表法,是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以开泄腠理,调和营卫,来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方法。 适用于一切外感疾病初起。 辛温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甚、发热轻的表寒证。 辛凉解表: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湿燥,发热重、恶寒轻的表热证。 表邪已解、疮疡已溃、自汗、盗汗、失血、吐泻、热病后期津亏者不宜用。 二、吐法 吐法即催吐法,是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食积停滞胃脘、顽痰留滞胸膈、痰涎组塞气道而病邪有上涌之势者。 寒药吐法:热邪郁滞于上 热药吐法:寒邪郁滞于上 峻药吐法:邪实于上,病势急迫 缓药吐法:邪实正虚,病在上 病势危笃、老弱气衰、幼儿、孕妇、产后气血虚弱不宜用。 三、下法 下法,即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寒热燥湿等内结在肠道,及水结、宿食、蓄血、痰滞、虫积等里实证。 寒下:里热实证 温下:寒痰结滞、胃肠冷积 逐水:阳水实证 润下: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之大便不通 通瘀:瘀血内结 攻痰、驱虫、攻瘀等 四、和法 和法,是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来达到去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疾病中的往来寒热之少阳证,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等。 五、温法 温法,即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里寒证。 温中散寒:中焦虚寒,阳虚中寒 温经散寒:寒滞经络、血脉 回阳救逆:亡阳、阴寒内盛之危候 六、清法 清法,即清热法,是运用寒凉药物,通过泻火、解毒、凉血,以清除热邪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热证。 清热泻火:热在气分 清热解毒:温病、热毒疮溃 清热凉血:热入营血 七、补法 补法,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强筋、补精益血,以消除虚证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各种虚证。 补气:气虚 补血:血虚 补阴:阴虚 补阳:阳虚 八、消法 消法,即消导法或消散法,是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邪实消导或消散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气血食痰湿等形成的积聚、症瘕、痞块等。 消食导滞:食积 行气消瘀:气结血瘀 消坚化积:痰湿气血相结而致症瘕积聚痞块 消水散肿:水肿 * *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摄精神,避免七情过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4)药物预防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难经》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