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虫学疟原虫.pptVIP

人体寄虫学疟原虫.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寄虫学疟原虫

* 用药前彩血查;厚薄血膜优缺点 * 肝脏位于腹腔上部右侧,占据了几乎全部右季肋区及大部分腹上区和小部分左季肋区。肝上界后方平第8胸椎,在右侧腋中线平第6肋骨,在右锁骨体与剑突结合处,终于左侧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附近。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的右侧,肝下缘与右肋弓大体一致。 脾位于左上腹胃的背面,胃与膈之间。 80%病例在非洲 . * 高传播区,海南、云南间恶混合;疫情不稳定区,大、小按蚊:安、湖北、河南、江苏,仅间日疟,中华、嗜人按蚊;疫情基本控制区: 献血者也可能为传染源; 按蚊种类:我国四种嗜人、中华、大、小 人群:除遗传缺陷的人、高疟区婴儿及反复感染者对原虫有抵抗外,其他均易感 * 预防服药不超半年;治疗用药需足量全程 * 预防服药不超半年;治疗用药需足量全程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只有再燃而无复发;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既有速发型子孢子,又有迟发型子孢子;而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只有速发型子孢子,没有迟发型子孢子。 * 贫血: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尤其恶性疟。 机 理: 1.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 2.脾功能亢进。 3.骨髓造血受抑制。 4.免疫病理性溶血(溶解、被吞噬)。 * 疟疾脾肿大的黎族儿童 * 脾肿大:初发患者发作3-4天后,脾开始肿大。 脾充血、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所致 长期不愈或反复感染者,脾肿大明显,可达脐下。 早治可恢复正常,但慢性病人不能恢复。 热带巨脾综合征:非洲、亚洲 疟疾脾肿大 * 凶险型疟疾: 临床表现:脑型和超高热型。 特 点:来势凶猛,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 病 原 体:多为恶性疟原虫,也有间日疟原虫。 好发人群:流行区的儿童、无免疫力的人群。 机 制:受染RBC黏附于脑血管内皮,致缺血、缺氧。 * 诊 断 diagnosis 问病史: 病原学检查 1.确诊依据:外周血检出红内期疟原虫。 2.方 法:厚、薄血膜染色镜检。 3.采血时间:间日疟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内,恶性疟发作开始时。 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发作史和流行区居住史。 * 厚血膜涂片 薄血膜涂片 病原学检查 * 流行概况:世界性分布,目前99个国家为疟疾流行区,分布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地区,全球每年病人约2亿,年死亡人数70万,80%病例在非洲。 流 行 prevalence 我国疟疾疫情不稳定,高传播区为海南和云南,疫情不稳定区有安徽、湖北、河南和江苏。 * 恶性疟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 流 行 prevalence 流行环节: 影响因素:自然和社会因素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外周血有配子体的病人和带虫者及献血者。 --除特定人群,其余均易感。 --按蚊叮咬。 * 防治 prevention treatment 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预防: 蚊媒防制:灭蚊、防蚊、驱蚊 预防服药:乙胺嘧啶(杀灭子孢子) 控制传染源:带虫者、复发者、现症病人等。 * 防治 prevention treatment 治疗: --杀灭子孢子, 伯氨喹--杀灭红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 青蒿素--杀灭红内期裂殖体, 重症疟疾首选青蒿素。 * 联合伯氨喹抗复发。 联合伯氨喹抗现症 抗疟药必须足量全程才能根治疟疾。 乙胺嘧啶 氯喹、 对能治疟疾的青蒿,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绝大多数为错谬,传统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黄花蒿有抗疟作用。 黄花蒿在全球多地都有,但只在中国四川酉阳生长的黄花蒿被发现含有的青蒿素最高。 * * 病例讨论 患者,男,25岁,安徽省农民,在海南打工,返乡后不久每天发冷、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当地乡卫生院拟诊“感冒”,予以治疗,三天后无效,收治入院。 入院后检查:T 39.8℃,贫血貌,RBC 210×1010/L(400~550×1010/L),脾肋下3cm,血涂片镜检查到红细胞内有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及配子体。用氯喹+伯喹治疗,症状很快消失,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治疗三天后病人要求出院。2个月后,患者又出现前述症状,并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连续6天后,因昏厥、神志不清、抽搐而送乡医院抢救。 入院查体:T 40℃,贫血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 RBC 150×1010/L,WBC 3.6×109/L,血涂片查见红细胞内有某种寄生虫。经抗寄生虫治疗及连续抢救2天无效,于送医院途中死亡。 * 应该诊断为什么病? 患者第二次发病是否与其上次疾病有关?为什么? 患者每天发冷发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 * Distribution of Malaria in the World * *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