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冷伤蛇咬伤的急救(PPT X页)课件.ppt

烧伤冷伤蛇咬伤的急救(PPT X页)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烧伤冷伤蛇咬伤的急救(PPT X页)课件

烧伤、冷伤、蛇咬伤的急救 * 烧 伤 烧伤是由各种致热因子引起的损伤。 1. 致伤原因:热、电、化学、放射 2. 病理改变:局部、全身 3. 烧伤程度的估计 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 1)面积估计:中国九分法、手掌法 2)深度估计: 三度四分法 原则: 消除原因、保护创面 镇静止痛、应急处理 1. 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 火 — 脱衣、滚灭,水淋、湿布, 勿奔跑、呼喊、手扑 汽油 — 湿布 热液 — 脱衣 热力烧伤现场急救 迅速脱离热源,就近冷水浸泡 / 冲降低伤处温度 避免伤处再度损伤 减少沾染、简单包扎 2. 保护受伤部位 安慰伤者,稳定情绪 合理选择镇痛药(2岁↓. 老年. 合并呼吸道烧伤. 颅脑外伤. 腹部损伤- 禁用吗啡.杜冷丁等有抑制 呼吸中枢的药物) 3. 镇静止痛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明显吸入性呼吸道烧伤 者,宜及时切开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5. 预防休克 口服淡盐水(5%)200-300ml 有条件进行补液 6. 转送 注意: ? 烧伤范围大(超出身体的一个部分) ? 脸、眼、手、足、生殖器烧伤 ? 小孩或老人烧伤 ? 伴呼吸困难 ? 如化学药品致皮肤冷凝,先处理化学 烧伤后再处理冻伤 一灭 二查 三防 四包 五送 急救要点概括为: 其他合并损伤 防休克 防窒息 防污染 淡盐水、止痛 清异物 / 分泌物—呼吸道通畅 环甲膜穿刺 / 气管切开 电烧伤 又称电接触烧伤。电流在组织中传导产热、 电解质作用等致组织细胞、蛋白质变性, 血管不规则栓塞,形成“夹心”样坏死。 处理原则: 1. 保护伤处清洁干燥,防感染 2. 尽早手术促进愈合 3. 积极防治并发症 (如肢体肿胀坏死、血管破裂大出血等) 电烧伤特点: * “入口”损伤比“出口”严重 * “入口”皮肤焦裂样洞穴 * 出入口之间深部组织不规则进行性坏死 * 局部反应重、全身反应轻 一般急救原则: 立即脱出被化学物质浸渍衣物 连续大量水冲 30分钟 冲洗前可用布抹,休克者 — 简、速 头面部 — 注意五官,特别眼睛冲洗 大量输液利尿排毒 慎用中和剂 化学性烧伤急救 强酸(硫酸、硝酸、盐酸) 使组织细胞脱水,与蛋白质结合成酸性凝固蛋白盐。 * 少见水疱 * 皮革样焦痂 * 创面黄棕、深棕褐色 * 一般不向深部侵蚀 * 疼痛剧烈 大量清水清洗-按一般烧伤处理 酸烧伤: 石炭酸:使细胞脱水变性坏死,作用较强酸弱。于 * 创面 蜡白/灰黄/青灰色痂皮 * 还能渗入血液使肾等脏器受损 因不易溶于水,清水冲洗后,可用70%酒精清洗 氢氟酸:汽态、液态均能使皮肤变性起水泡,坏死成 褐色硬痂,还能不断侵蚀皮下脂肪肌肉,甚至使骨脱 钙坏死。 清水冲洗后,用钙、镁制剂涂敷创面。 静脉输注 10%葡萄糖酸钙等液体,预防内脏损害。 2%NaHCO3 / 2.5% 氢氧化镁 / 肥皂 上消化道烧伤—即服鸡蛋清、牛奶、豆浆等, 氢氧化镁悬液,不可立即插管洗胃。 氢氧化钠(钾):使组织细胞变性,形成可溶性 蛋白盐皂化脂肪,不断向深部侵害。 冷水冲洗—无肥皂样滑腻感 生石灰(氢氧化钙)电石(C2Ca):因遇水产热,兼 有碱和热力损伤的特性。 生石灰—水冲(先去除颗粒 / 粉末) 碱烧伤: 5%硼酸湿敷 误服碱: 服食醋、5%醋酸、清水-中和 / 稀释 后服牛乳 / 蛋清 / 植物油 200 毫升 禁止洗胃 空气中自燃致伤,烟雾吸入致肺水肿。无机磷 经创面吸收可致肝、肾等损害。 清水冲淋后,用 1% 硫酸铜冲洗湿敷以除去磷 颗粒(使磷变黑)。 用2% NaHCO3冲洗/湿敷, 忌用油质敷料覆盖创面,以免促进磷吸收引起 中毒。 磷烧伤: 冷伤 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潮湿条件造成。 非冻结性冷伤 发病往往不自觉,常待足、手等部位出现 红肿始能察觉,温暖时有痒感或刺痛。可 起水泡;水泡去表皮后创面发红、渗液; 并发感染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常有个体易 发因素,易复发。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