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我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涌动之下,如今的历史课堂教学开始逐渐由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向现在的“开放式”转变,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且学生由过去纯粹地学“知识”向现在的学“方法”转变。探究式学习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了课堂。总之,目前历史课堂教学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对相关内容何时何处开放,开放到何种程度为宜,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又如何进行,怎么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等内容,感到有点茫然。其实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把握这个“度”。根据近两年来自己一直进行的课堂改革经验,我想谈一谈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开放”不等于“放开”
所谓“开放式”教学,即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积极引导下,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所要求的是,学生学得要轻松灵活,老师教得既要有高度、宽度,还在有一定深度。我们有一些老师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只看到其“形”而没有看到其“质”。认为开放式教学就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且认为课堂上越是热闹越好。其实不然,问题的关键是老师心中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教案、学案,最后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变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且对学生中的不同观点尤其是有创见性的观点要加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或设计好的答案来回答。比如,我们在讲到“戊戌六君子”事件时,爱生对谭嗣同能走而没走一问题甚是不解,当老师提出疑问时,学生很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给学生补充了谭嗣同的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对该诗解释后,我又向学生说明了当时谭嗣同完全有可能像康有为那样离开这一情况,然后问学生:“你对这首诗中谭嗣同的‘去留’问题是怎么看待的,假如你是当年的谭嗣同,你该当怎么抉择?”引导学生在认真思考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全班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他在当时情况下能逃走却选择留下来,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观点二:他在那种情况下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心想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兴衰,他认为国家之所以不“昌”其原因是没有人愿为国家民族流血牺牲造成的,因此他主张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更多的中国人的觉醒,你不觉得他更伟大吗?不是他对自己生命不珍惜,而是给生命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是一种舍身取义的行为,值得我们去学习。观点三:谭嗣同的精神是可嘉的,但做法是不可取的,就好像是“愚公”移山一样,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家搬到前面,没有必要把山移走。这里主要是肯定其信念。从同学作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有一些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尽管有些观点值得商讨,但毕竟是学生们自己思考出来的,所以老师对他们的精彩发言表示首肯。同时,老师还应从理论上给予学生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评价人物的一般方法。比如应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当然,在让学生讨论的同时老师也要将自己的思维始终跟学生保持同步。切不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而老师自己感到无事可做,要时刻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既不能包办,也不能放手。否则,学生则不会有多大收获。
二、创新不等于弃旧
人们在实践中常常把“创新”与对过去一切的否定划上等号。其实,创新教育是指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更新,而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有教学要素的否定,而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扬弃中去继承和创新。另外创新也不是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忽视,相反,应是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强化。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创新的源泉。否则,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现在好多学校一搞教学开放活动就强调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且把它当作是否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其实,好多老师从头到尾基本没讲什么,其主导地位从这节课根本没看出来,与其说是“导演”倒不如说是“陪衬”。这使老师很像是一个“机器人”。从表象上看,这节课形式上显得很新,但我倒觉得这节课有点形式主义。最后从课堂测试的结果就能看出这一点。因此我认为是否是一堂好课关键是看它有没有上出新意,课堂提问的设计角度好不好,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没有得到优化,是不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挖掘了学生潜能,学有有没有学以致用。而不只是看教者是不是用了什么先进的设备。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始果在所上的课上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我想它与不用多媒体又有什么区别呢?由此可见,创新的实质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当然,我并不反对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是认为怎样上才能将课上出新意才是最有价值的,假如你的教学的目的没有达到的话,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失去了意义。在日常的历史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