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射病定级查房PPT课件
2014届护士定级查房 ——热射病 目标 能够积极配合热射病的抢救和护理 能够熟悉热射病的临床表现 如何预防夏天发生热射病 1 2 3 4 了解热射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姓名:崔某某 性别:男 年龄:33岁 主诉:头晕恶心1天伴意识不清2小时 入院时间:2015年7月28日19:50 入院诊断:1.热射病 2.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史回顾 2015-7-27-21:00 患者下班回家后感头晕、恶心,无呕吐,自行上床休息。2015-7-28晨患者在室外上班,约17:45左右被工友发现神志恍惚,全身发烫,继而呼之不应,有肢体抽搐,二便失禁,急呼120送入我院急诊。入急诊时HR163次/分,T42.2℃,R31次/分。BP177/139mmHg,急查颅脑及肺部CT示:未见明显异常。 问题:病人出现什么情况? 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①环境温度过高 (温度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 ②人体产热增加 ③散热障碍 ④汗腺功能障碍 体热积蓄 下丘脑体温调节 心输出量 呼吸频率加快 提高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失控 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 多脏器功能衰竭 蛋白质变性(T50 ℃ 脑死亡 发病机制 阴暑——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 辨 症 分 型 中医的角度 阳暑——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多是因盛暑烈日之时,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出现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等症,即称阳暑。 热射病的分类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病死率较高。 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瞻望、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非劳力性热射病 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早期表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多汗。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 热射病治疗原则 急救流程 昏迷患者早期插管,可保证氧供及防止误吸。抽搐时用安定控制。 冰袋,酒精搽浴,使用冰盐水灌胃或灌肠,冬眠疗法,体温降至37 ℃ 。 尽快降温 早期插管 充分补液 补液以羟乙基淀粉和生理盐水为主,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止DIC。若无尿,则需行CRRT 。 四字决 一、“搬” 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风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于患者散热。 二是“擦” 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位置,帮助患者散热。 三是“掐” 如果患者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 四是“服” 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如果出现昏迷不醒、高热不退等情况应立即拨打“120”送医院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 放血疗法 取穴部位:耳尖、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 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 失。 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数滴血,并给予清凉饮料, 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适用于 中暑轻证 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通过刺激人体使人自身产生抵抗能力,放痧通脉,有条件的最好是吸氧。中暑的病理机制是血氧不足,毛细血管收缩闭塞所致。 刮痧疗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pptx VIP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二)答案.docx VIP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习题答案.docx VIP
-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pptx VIP
- 测量系统分析MSA模板(GRR+线性+偏倚+稳定性+计数型)-全公式未加密.xlsx
- 检验科临检组管理程序性SOP文件.doc VIP
- T∕ZZB 1912-2020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电极镍粉.pdf VIP
- 预制菜行业调研分析报告.docx VIP
-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pdf VIP
- APQP4Wind Manual 1.3 APQP4手册1.3 最新标准分享.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