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VIP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学期七校联考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关于唐人古体,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改编) A古体诗在唐代生命力并不强,因为此时出现了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劲的近体诗。 B古体诗在唐代能够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方向发展,既和唐代社会生活的扩展、人的思想感情复杂化有关,也和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有关。 C唐人古体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开拓,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摒弃了汉魏六朝诗歌抒情写景的写作方式。 D唐人古体在音律上继承了近体诗,有的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有的则有意走上反律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二段主要从表现范围和音节声律两个方面论述了古体诗在唐代发生的新变。 B文章论述古人对唐人古体的不同看法,说明了一味地贬低唐人古体,实在有失偏颇。 C.文章先说古体诗的特点和唐人古体的新变,目的是为了讨论唐代五七言古体诗的差别。 D文章采用对比、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唐人古体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与韵律感之间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改编) A唐人古体在形式上与过去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不同,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B五言古体安详舒缓,七言古体发扬蹈厉,因此,五言古体更宜叙事,而七言古体更宜抒情。 C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在与音乐的结合上走向不同道路,根本在字数不同导致的节奏、韵调不同。 D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琅琅上口,发扬蹈厉,铿锵成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改编) A“一团水墨洇开”运用比喻手法,“一点儿一点儿”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夜色慢慢加浓的景象。 B“我”是小说的线索,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通过我的视角呈现出来。 C“我”选择做剃头匠的主顾,除了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还有我对他生意冷淡的同情。 D“我”与另一个剃头匠的聊天内容反映了主人公的善良,这消除了“我”对他的歧视,使“我”对他产生敬意。 5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1)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2分) (2)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2分) 6.前文写剃头匠的儿子“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而后文却写他说“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小说这样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7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银发诈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改编) A此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在当前社会不断发生,屡试不爽,已经成为诈骗分子谋取不义之财的主要手段之一。 B银发诈骗的盛行反映了老年人关注健康、畏惧死亡等心理,也和他们缺乏子女有效的陪护关爱、精神空虚的生活状况有关。 C一方面老年人缺乏防范意识,子女关爱不够,另一方面政府角色的缺位,是银发诈骗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我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加,时代的快速发展,老人多数思想僵化,让银发诈骗成了社会的必然。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改编) A材料一中一些老人明知是诈骗陷阱,却依然上当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空巢老人的精神寄托严重匮乏的实际状况,同时也说明了老人对子女的不满。 B材料一中说“政府部门如果能保障消费质量,就能引导企业以正确的方式打开银发市场”,这说明银发市场没有错,错的是借银发市场进行诈骗。 C两则材料都提到老人需要子女陪护关爱的问题。材料一中子女是忽略了父母的精神需求,材料二则表现子女因假期太少无法陪伴的无奈。 D材料二针对重阳节是否应该放假的问题,年轻人与中年人意见不一,说明对对待老人的态度上,年轻的子女更强调表象,中年人更注重实际。 E子女对父母不仅需要理性的说服,更需要感情的温暖和生活上的陪伴,这是金钱所无法代替的。 9结合两则材料,政府在保障老年人权益方面怎样做到“角色不缺位”?请简要分析。(4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