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L—乳酸 啶虫脒控制释放农药体系研究.docVIP

聚L—乳酸 啶虫脒控制释放农药体系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L—乳酸 啶虫脒控制释放农药体系研究

聚L—乳酸 啶虫脒控制释放农药体系研究   摘要:以三氯甲烷为溶剂,制备聚乳酸(PLLA)和啶虫脒混合溶液,脱除溶剂后制备成PLLA/啶虫脒缓释农药。采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法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PLLA/啶虫脒共混物中,啶虫脒与PLLA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和较好的相容性。PLLA/啶虫脒共混物的组成对PLLA结晶与啶虫脒结晶均有影响。PLLA结晶成核速度随着啶虫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结晶缺陷增多,结晶熔融温度逐步降低。当共混物中的啶虫脒质量分数低于10%时,啶虫脒不能形成结晶,而当啶虫脒用量大于20%时,啶虫脒可形成结晶,且结晶熔融温度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啶虫脒质量分数为20%,PLLA/啶虫脒共混物的DSC曲线在90 ℃附近出现新熔融峰,该峰随着啶虫脒的增加而增强,且温度下降。啶虫脒和PLLA的DSC曲线上均不存在该峰,这可能是PLLA与啶虫脒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新次级结构而引起。   关键词:农药;控制释放;聚乳酸;啶虫脒   中图分类号:TQ4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571-04   啶虫脒是防治蚜虫较理想的新型杀虫剂。蚜虫种类繁多、繁殖能力快,有些蚜虫终年为害,因此,啶虫脒施药量多,施药频繁,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此外,雨水冲刷等外界环境因素也导致啶虫脒流失或失效,加剧了污染问题。常规农药利用率仅为20%~30%,各种途径的损失率高达50%~60%[1]。以聚合物为基材制备可控释放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止农药挥发、降解和淋滤损失,提高农药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2-4]。因此,控释农药已成为新型农药的研究热点。   聚乳酸(PLA)是目前广泛研究的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已得到美国FDA的认可,可用作控制缓释药物、医用手术缝合线、注射用微囊、微球等[5]。Takei等[6]、Takayuki等[7]通过O/O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得啶虫脒的PLA基微球作为控释农药。结果表明,PCL/PLA微球可作为啶虫脒实际应用的有效载体,在磷酸缓冲液中,啶虫脒从PLA微球中释放量少于5%,将水溶性聚合物(如PEG等)添加到PLA微球中,啶虫脒释放量可增加至70%。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啶虫脒PLA/PEG微球抗棉花蚜虫效用优于啶虫脒PLA微球。但上述报道对基材与农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控释农药形态影响的探讨较少。本研究采用聚L-乳酸(PLLA)为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得PLLA/啶虫脒混合物薄膜,用于控释农药体系,探讨共混体系中PLLA与啶虫脒的相容性及其形态,为开发高效、经济、环保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PLLA(注塑级,宁波环球生物材料公司);啶虫脒(纯度95%,南京红太阳有限公司);氯仿(分析纯,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丙酮(分析纯,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无水甲醇(分析纯,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其他试剂和药品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PLLA/啶虫脒混合物薄膜制备 取一定量PLLA溶于适量氯仿中,过滤去除杂质。在滤液中加入5倍体积的甲醇使其完全沉淀,再过滤得到白色固体,真空烘干,得到PLLA样品。取一定量丙酮加入带搅拌子的100 mL四口烧瓶中,水浴加热至60 ℃时,在冷凝回流状态下,将PLLA和啶虫脒依次投入四口烧瓶中,恒温持续搅拌数小时后,得到共混溶液。将共混溶液在玻璃皿内自然干燥成膜,制备啶虫脒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的PLLA/啶虫脒缓释农药薄膜,在干燥器中保存。   1.2.2 性能测试 以氯仿为溶剂,配制0.5%的聚乳酸溶液,恒温(25±0.1)℃水浴。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PLLA的特性黏度,测定聚乳酸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1 015。采用FT-IR-360型红外光谱仪(Nicolet Corp.),KBr压片法制备试样,测定PLLA、啶虫脒及PLLA/啶虫脒(固体产物)的红外光谱。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200F3-DSC,耐驰公司)测试聚乳酸、啶虫脒及聚乳酸/啶虫脒的DSC曲线,测试温度范围为-30~250 ℃,升温速率为5 ℃/min,氮气流量为60 mL/min,并且用液氮辅助测试过程。采用偏光显微镜(Nikon公司,ECLIPSE E400 POL型)观察聚乳酸、聚乳酸/啶虫脒共混物的结晶形态。试样皆为熔融样品在110 ℃恒温结晶,偏光显微照片的放大倍数为500倍。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红外光谱(FTIR)可以分析PLLA、啶虫脒及PLLA/啶虫脒的分子结构以及相互作用。在PLLA的红外谱图中,3 429 cm-1和3 550 cm-1处的双峰分别为氢键缔合和游离的O-H伸缩振动峰,3 003 cm-1和2 94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