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豫西地区杨树蜡蚧科害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蜡蚧科害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介绍豫西地区杨树蜡蚧科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杨树蜡蚧科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杨树;蜡蚧科害虫;防治;豫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3;Q969.36+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04-01
1 形态特征鉴别
1.1 槐花球蚧(Eulecanium kuwanai kanda)
槐花球蚧雌成虫半球形,表现为2种类型:一种表现为体光滑,体长为12.5~18.0 mm,宽为11.0~15.0 mm,高为9.5~11.0 mm;体壁红褐色,产卵前灰黑色背中带和锯齿状绿带间有8个灰黑色斑,并覆盖毛绒状蜡被;产卵后体背硬化,棕褐色,斑纹和蜡被均消失。另一种表现为体壁被缩,体长和宽均为6.0~6.7 mm,高5.5 mm左右;淡黄褐色,产卵前花纹较明显,产卵后体壁明显皱缩硬化,呈黄褐色。二者显微特征相同,触角7节;气门路由20个五格腺组成,体缘有大管腺形成的宽带;臀裂浅;肛板2块,长三角形;肛环有孔纹,肛环毛8根左右。雄虫头黑褐色,胸腹部褐色;腹末有2条白色长蜡丝;体长1.8~2.0 mm;触角10节;单眼5对;前翅膜质乳白色;后翅小棍棒状,端部有2条弯钩状毛;交配器细长。卵长圆形,乳白色或粉红色。若虫初孵若虫椭圆形,红色,体长0.3~0.5 mm,宽0.2~0.3 mm;触角6节;足发达;臀末有2根长刺毛;气门刺各3根;气门路五格腺各4~5个;肛环毛6根。固定后的若虫扁平,革履形,淡黄褐色,体长为0.60~0.72 mm,宽0.3~0.5 mm;体背白色透明蜡质。2龄若虫椭圆形,黄褐至栗褐色,体长1.0~l.3 mm,宽0.5~0.7 mm;体被1层灰白色半透明呈龟裂状的蜡层,蜡层外附少量白色蜡丝,体绿的缘刺被蜡层覆盖呈白色。2龄雄若虫体背1层污白色毛玻璃状蜡壳。雄蛹预蛹近梭形,体长为1.5 mm,宽为0.5 mm;黄褐色;触角、足、翅芽雏形。蜗体长为1.7 mm,宽为0.6 mm;触角和足可见分节,翅芽和交配器明显[1]。
1.2 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枣球蜡蚧成虫雌半球状,长8.0~18.8 mm,高14 mm,状似钢盔。成熟时体背红褐色,有整齐的黑灰色斑纹,1条中纵带,2条缘带锯齿状,带间具8个斑点排成一亚中或亚缘列,此时体向后倾斜,体背具毛绒状??被;产卵后体呈半球形.硬化后黑褐色,花纹、绒毛状蜡被均消失,仅留个别凹点。喙1节位于触角间。触角7节,第3节最长。足3对,小、分节明显;胫跗关节无,跗、爪冠毛均细尖。气门大,气门路由5格腺组成,每条气门路呈一不规则列,约20个五格腺。气门洼与气门刺不显。体背具小刺及盘状孔,体毛仅在腹面。雄体长2.0~2.5 mm,橙黄褐色。前翅发达白色透明,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触角、足发达。交配器针状较长。卵长椭圆 形,长0.4~0.5 mm,初浅黄至浅粉红色。孵化前紫红色,附有白色蜡粉。若虫初龄浅黄白色,扁长椭圆形,大小(0.50~0.60)mm×(0.25~0.30)mm。眼黑色;触角6节,细长。上生6根长刚毛;第2、3、5节各1根,端节3根。足发达。腹端中部凹陷,中央及两侧各具一刺突,中、侧刺突间生一长尾毛,略与体等长。茧白色,绵状。雄蛹淡青黄色。
1.3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
日本龟蜡蚧雌成虫后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长4~5 mm,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2]。活虫蜡壳背面淡红,边缘乳白,死后淡红色消失,初淡黄后现出虫体呈红褐色。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雄体长1.0~1.4 mm,淡红至紫红色,眼黑色,触角丝状。翅1对,白色透明,具2条粗脉,足细小,腹末略细,性刺色淡。卵椭圆形,长0.2~0.3 mm,初淡橙黄后紫红色。若虫初孵体长0.4 mm,椭圆形扁平,淡红褐色,触角和足发达,灰白色,腹末有1对长毛。固定1 d后开始泌蜡丝,7~10 d形成蜡壳,周边有12~15个蜡角。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形态分化,雄与雌成虫相似,雄蜡壳长椭圆形,周围有13个蜡角似星芒状。雄蛹 梭形,长1 mm,棕色,性刺笔尖状。
2 发生规律
2.1 槐花球蚧
槐花球蚧1年生1代,以2龄若虫在一至二年生枝条上或芽附近越冬,翌年春季寄主萌芽时开始危害,进行雌雄分化。4月中旬至5月初雌蚧虫体膨大成半球形,体皮软,并开始流胶,5月初雄虫羽化,进行交配,可行孤雌生殖。5月中旬雌虫开始产卵,6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化若虫喜集中固定在叶背面主脉两侧吸食汁液,体表分泌蜡被,发育极慢。9月中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