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_2.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_2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早期发生钩体败血症,可引起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如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心肌炎、溶血和晚期各种变态反应并发症. 钩体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 在人、动物体内寄生,菌体细长,有12~18个螺旋,两端弯曲成钩状。 钩体的组成:菌体、轴丝、外膜。 菌体由胞壁、胞浆膜、胞浆组成。 轴丝为钩体的运动器官。 外膜薄而透明,有抗原性,产生保护性抗体。 1.传染源:鼠及猪类。人作为传染源可能性不大。 2.传染途径:间接接触传播。皮肤及黏膜其他接触 (涉水、游泳等) 3.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尤其青年农民及新迁入疫区,病后获同型免疫力。 潜伏期7-14天,典型临床表现分3期。 一、早期 钩体败血症—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起病3天 出现,经1-3天后90%恢复,或发展为其他类型 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 二、中期 1.流感伤寒型: 无明显器官损害,是早期临床表现上午持续5-10天. (最常见) 2. 肺出血型— 经早期3-4天后,出现多少不等的 血痰或咯血。根据轻重又分: 1) 肺出血轻型:咳嗽、痰中带血、肺部少量湿 啰音,但无明显呼吸及循环功能 障碍,治疗及 时可迅速恢复。 2) 肺弥漫性出血型:迅速发展的广泛肺微血管出 血为特征。(无黄疸钩体病的常见死因) 肺出血、 缺氧、窒息是本型特点。分3期 先兆期:轻度肺部症状,治疗及时可逆转。 胸片有 散在点片状阴影。 出血期:重度肺部症状,积极治疗仍有希望恢复。 胸片阴影融合成片,肺有少量空腔存在。 垂危期:神志不清,高度紫绀,口鼻涌血,最终因 肺泡迅速充满血液而窒息死亡。 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咯血与病情轻重不平行。 3.黄疸出血型—也称外耳病,近年国内少见。病初感染中毒,于病程4-8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肝损害,黄疸、出血、肾功衰(死亡首因). 4. 肾衰竭型 较少见 钩体病患者出现氮质血症、少尿、无尿、肾功衰,如不伴有黄疸,则称为肾衰竭型,伴有黄疸者为黄疸出血型的症状。 5. 脑膜脑炎型 少见 头痛、呕吐、颈强——脑膜炎症状 烦躁、神志不清、谵妄、瘫痪——脑炎症状 三、后期 (钩体病后发症期) 1. 后发热: 热退后1-5天再发热 2. 眼后发症: 热退后1周-1月各种眼炎 3. 反应性脑膜炎: 4. 闭塞性脑动脉炎: 病后半月至5月 1.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蛋白尿。 2.特异性检查: 1)血培养 发热1周内, 柯氏培养基,阳性率20- 70% 2)血清学试验 A 显微凝试验(MAT): 效价1:400或增加4 倍 B ELISA: 检测/抗体 3)分子生物学技术 A 钩体DNA探针:可用于钩体病的早期诊断 B PCR技术 1. 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季节、易感人群中在2- 21天内有疫水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早期三症三征 ) 血痰或咯血,各型特异表现(肺肝肾脑损害) 后发症 治疗中出血类郝氏反应 3.检验:常规+血清学检查+血培养+PCR 4.鉴别诊断:伤寒\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肝炎 脑膜脑炎 ? 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就地治疗。 1. 一般及对症治疗 2. 镇静、解毒、强心、保肝、止血、护肾。 3. 病原治疗 1) 一般首选青霉素40万u,每6-8小时重复,直 到体温下降2天或治疗共7天。 2)为预防赫氏反应,可在首剂青霉素的同时或稍前 用氢考200-500 mg。 3.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 素等,疗程同青霉素。 4. 赫氏反应——注射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 0.5-4h,多在2h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 身痛、脉速、呼吸快等比原有症状更重,或体 温骤降、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反应一般在30 分钟至1小时消失。少数病人可迅速出现肺弥漫 性出血。应立即用镇静剂及氢考,补液、强心、 纠酸、解痉、升压。 三、后发症的治疗(对症为主) 一、消灭和管理传染源(灭鼠管理猪犬) 二、切断传播途径(水源管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预防用药) * *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消化内科 宋正己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