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应用写作与受体适应性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写作与受体适应性探析

应用写作与受体适应性探析   摘 要 写作受体在应用写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应用文的实用性只有通过受体(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和接受得以实现。影响写作受体接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政治语境、双方关系、认知结构和接受心理等等。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应用写作与受体的适应性在上述四个方面的体现和写作要求。   关键词 应用写作 系统 受体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Adaptability of Practical Writing and the Receptor   LI Qinghu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50)Abstract The writing receptor in practical wri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hich means that practicality of writing is realized only through receptors (readers) text reading and acceptation.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 of receptors for writing contains the political context, relationship, cognition structure, acceptable psychology, etc.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ase, discuss the adaptability of practical writing and the receptor embodied in the above four aspects and writing requirements.   Key words practical writing; system; receptor; adaptability应用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写作系统,包括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和写作载体四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构成应用写作系统的整体,形成应用文文本。其中,写作受体即应用文的读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是信息的传播者、思想的接受者,它制约着应用写作的整个过程。如果应用文的读者不爱读、读不明白,或者读后没有反应,应用文便不是成功的应用文。因此,应用写作必须充分考虑受体的因素,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满足受体的需要。①应用文满足受体需要的过程,就是与写作受体适应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受到写作受体的政治语境、双方关系、认知结构和接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以下分别加以分析。   1 应用写作要与受体所处的政治语境相适应   语境制约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影响语用交际的成败。政治语境也不例外。应用写作受体总处于由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因素所形成的特定的政治语境中,这些客观存在的政治语境因素相辅相成,共同制约和影??着应用写作。应用写作要主动适应当时的政治语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与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实际情况,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相适应。例如《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1982年):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 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 至盼善自珍摄。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偏重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的廖公给蒋经国写了这封公开信。该信充分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语境,用个人的私谊,浸透渲染民族感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中国共产党民族大义昭然天下,既与党的方针政策相适应,又充分体现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2 应用写作要与双方关系相适应   应用写作主体与受体的关系,决定着应用文体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