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茶不同品系在闽东早期生长研究
油茶不同品系在闽东早期生长研究
摘要 初步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内外1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在闽东福安种植当年的成活、生长表现及病害发生情况。油茶各品系造林成活率为50.0%~89.2%,以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高。不同品系的苗高、当年抽梢、冠径生长差异大;闽杂优15、闽杂优20、闽杂优16、赣州油2号、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生长快、冠径大;闽杂优26、赣州油18号等生长缓慢、冠径窄;闽杂优19、闽杂优1、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赣州油7号等生长居中。各品系地径生长相近。受苗木病源、气候、林地等因子影响,参试品系均不同程度地感染油茶炭疽病,其中闽杂优品系感染率最高,89.07%中度受害;赣州油无性系病害感染居中,岑溪软枝油茶受害最低。岑软3号、岑软11号、赣州油18号3个品系抗病力较强。
关键词 油茶;优良无性系;早期生长;闽东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46-0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含油率高,油脂品质好,综合利用价值高,栽培历史悠久,适宜性强;现在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14个省区的低山丘陵广泛栽培[1]。福安地处闽东地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福建省油茶主产区,也是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油茶现有面积超过8 000 hm2,产油量逾300 t[2]。福安化蛟林场曾是福建省油茶专属林场,目前拥有油茶林533.33 hm2,但由于实生种子苗造林,产量低,产茶油不足75 kg/hm2,效益差。作为经济林树种,油茶必须采取高产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种植,才能获得持续的高产稳产,其中良种是高产高效的基础。近年来,国家、省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大力推广油茶高产品种种植。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省份均选育了大量油茶高产无性系,产茶油达450 ~750 kg/hm2以上,大大超过实生苗林分[3]。然而,油茶不同品系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闽东地区不少种植户引种长林、赣、湘林等无性系,这些品系是否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否表现适生高产,需要进行深入了解。为此,福安化蛟林场在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资助下,于2012年2月引进省内外油茶高产无性系,建立良种测定林,2012年底全面对省内外不同品系开展成活率和当年生长调查,并初步分析不同品系在造林当年的生长规律及适应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闽东沿海山区,位于福安化蛟国有林场沃里工区11林班1大班4小班,东经119°41′58″~119°42′03″,北纬27°00′43″~27°00′48″,海拔146 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20 ℃,7月最热,月均温24~30 ℃;1月最冷,月均温4~10 ℃。年均≥10 ℃的活动积温4 000~6 500 ℃。年均降雨量1 350~2 150 mm,以春夏季多,3—6月降水量680~950 mm,占全年降水量的44.2%~56.0%;7—9月台风雷雨季降水量430~800 mm,占全年降水量的30%~38%;10月至次年2月少雨,降水量240~400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4%~21%;年均相对湿度78%~84%,蒸发量1 529.5 mm,无霜期230~300 d。土壤为酸性红壤,立地Ⅱ~Ⅲ类,坡向南、西南,坡度23°~25°,前茬为油茶稀疏林地。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有福建省油茶闽杂优1、闽杂优15、闽杂优16、闽杂优19、闽杂优20、闽杂优26和省外赣州油2号、赣州油7号、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赣州油18号、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14个优良无性系。其中,闽杂优品系苗木从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引进,赣州油无性系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购入提供,岑软无性系是广西林科院选育的国家良种,由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提供苗木。苗木均为二年生芽苗砧嫁接苗,其中闽杂优、赣州油无性系为裸根苗,岑软无性系为轻基质容器袋苗。2012年2月下旬阴雨天造林,种植时苗高25~35 cm,地径0.3~0.4 cm,均为一级合格苗木。种植前裸根苗打浆,营养袋苗浸透水。
1.3 试验方法
试验林的林地清理、整地、种植、管护等采取常规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3]。林地经清杂炼山,采取机械开设水平梯带整地,带面宽2.2~3.0 m。株行距2.2 m×3.0 m,初植密度1 500株/hm2,挖穴大小60 cm×40 cm×40 cm,施有机肥2 kg/穴于底部作基肥。试验根据品系的成熟期分为3个区,分
文档评论(0)